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席草寨,谱写美丽乡村新乐章

发布时间:2022-11-14 10:15:50  

席草寨村出名了,美名远扬。

这里的好名声,代表一份脱贫攻坚的胜利果实。在上海静市安区的大力支持下,席草寨村傣族文化特色乡村振兴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谱写着美丽乡村“绿美文山”的新乐章。

道法自然,席草寨村的风景,是她自己的风景。慕名而来,自拍群拍,融媒体和自媒体的朋友们,放大着这里的美景,传播着这里的美名,这里的景色,这里的人,更加谦虚谨慎了。

席草寨村人健康地传承着一种的精神,她自己的精神,勤劳为本的精神,孔雀飞舞的精神,绿水青山的精神,新时代的乡村精神,这种精神为“西畴精神”“老山精神”增添了很多生动的细节。

席草寨村位于文山市红甸乡东北部的文山盘龙河上游,是一个傣族村寨,因历史上生产加工席草制品而得名,现在还有人家依然种植少量的席草,保留着席草产品的传统制作流程,见证着一份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

穿过席草寨村的小河叫摆衣河,河堤两岸的彩色路道,鲜花锦簇,村里的党员柏贵林路过时,见花丛下有掉下来的枯叶,立即弯腰下去拾起来,将其放到收集垃圾的地方。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席草寨的党员同志们就是这样做的。村里的小事、大事,村里的党员同志,总是带头走在前面,做在前头,这是席草寨村发展的动力源头。

多年前,席草寨村生产落后,生活条件极为困难,每年春节后便靠编草席兑粮糊口,全村30余户人家居住在竹篱茅舍和土房中。后来,在党的领导下,村里的党员同志争当先锋,群众团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2003年,席草寨村被授予省级文明示范村和州级生态示范村称号;2019年,被命名为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

席草寨村党支部不断汇聚乡村振兴发展动力,积极探索适合当地需求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席草寨村傣族文化习俗与席草传承手工技艺,在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时,把农业、旅游、文化融为一体,发展稻田养鱼、荸荠种植、采摘大棚等项目,来支撑村里的发展。

傣族人民生长的地方,就是孔雀飞舞的地方。席草寨村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

小河流淌,河道蜿蜒曲折,河滩绿草如茵,青山环绕,一排排崭新的傣族民居错落有致,一幅幅展现傣家人热情好客、草席制作技艺、生产生活景象的傣族文化墙绘,五彩斑斓,点缀了整个村庄。

村里的妇女们,每天都书写着一个“勤”字,彰显着众多农村妇女的品质,她们早早起床,就忙于喂猪、喂牛、喂鸡,进入田地后,则忙于种玉米、种稻谷、种辣椒、种荸荠,从早忙到晚。

她们一直坚持着,每天,即使再忙再累,傍晚到来的时候,她们都要到文化广场上跳舞,在歌声中,在舞步中,欢笑声接连不断,一天的疲惫就烟消云散。

村里还组建了文艺歌舞队,多渠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建有生动的金孔雀雕塑,在灯光中,好像会随着音乐的韵律而开屏舞动。

这里也是过泼水节的地方。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渴望团圆的吉祥节日,是外出儿女回家看望老人的节日。泼水节里,沿路上有村民自发放着音乐跳起了舞,无论是本寨的傣家儿女,还是来玩的其他民族同胞,见到有人跳舞,就一起上前手挽着手,聚成一团,闻歌而舞,放声歌唱。

大家汇集在广场水池中,男女老少们,拿上自己的盆、瓢、水枪等,你一盆我一瓢,用圣洁之水,洗礼着一个个新面目、新思想、新胸怀,换来一个个幸福时刻。

缩短此岸到彼岸的距离,就是桥的最大愿望。席草寨村的同心桥,铭记着这里的历史变迁。

早期没有桥的时候,站在摆依河两岸的人遥遥相望,来往只能靠蹚水过河。

能蹚过水去的只是少数,多数相见不相逢,人们就在河上架起独木桥,独木桥走久了,又架起了宽木桥。后来,党和政府为席草寨村修建了三米宽的水泥桥,在脱贫攻坚中,又把老旧的水泥桥修建成十余米宽的同心桥,桥上建有长亭,桥两边建有长凳,为人们遮挡风雨、提供休闲娱乐。

桥上成了一个幸福乐园,村里的大人孩子,有空时,都爱来桥上相聚,在桥上站站,在长凳上坐坐,看看河水两边的风景,说说心里话,说说村里村外的新鲜事,心情不好的人,瞬间心里不堵了,心思窄的人,慢慢变得胸怀宽广了。

桥渡过去了一代一代的人,也迎接来了一代一代新人。

席草寨村摆依河的变化,就是村里人固结一心共渡难关的变化,就是农村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变化。

现在,小河淌水,具有傣族标识的风雨桥连接河道两岸,供村民休憩娱乐。河岸上,彩色步道上,绿树、红花、农田交相辉映。

原来的泥巴路上,遇到下雨,整个村子就泥泞不堪。如今,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已经成为历史,但人们不会忘记历史,忘记了历史,村里的很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古树是一个村子的文化根源。

一个有古树的村子,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古老村子,于是,很多村子里的古树就成为神树。人们敬畏古树,也敬重古树,古树生存好了,可能一切都好了。

席草寨村的古树有傣族语言的名称,而汉语叫黄木,也有人叫小黑虫树,在该村文化广场上面有很多棵这样的古树。在同心桥正上方,也有一棵比较大的古树,村里的人们喜欢到树下去坐坐,在那里谈天说地,也会去树下开会、聚会。以前没有文化广场的时候,这棵树下就是村里的大广场,没有同心桥上长亭的时候,这棵树下就是大家休闲的好地方。在席草寨村的古树下,形成了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爱国拥军的良好风气。现在,这棵树下写着一幅“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标语,有很多人依然喜欢来这里坐坐,来这里聊聊天。

迎着明媚的阳光,席草寨村在“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创业致富”的“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积极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时机,在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建筑风格、农业产业、旅游品牌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休闲与乡村民俗风情相融合的旅游发展特色路子,让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通讯员:胥佑良)

(编辑:吕静 排版:向传帅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