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富宁县田蓬镇:小草果“拼”出大产业 摇变致富“红果果”
发布时间:2023-01-18 15:27:30
近年来,富宁县田蓬镇以“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为乡村振兴找出路”的精神,以“产业脱贫、产业富农、产业强村”发展思路,在草果产业上做大乡村振兴“大文章”,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开拓出了边境乡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边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发动广大群众种植草果,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落实“帮学习、帮思路、帮项目、帮技术、帮服务”的“五帮”措施,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基金,成立庙坝草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由合作社免费发放草果苗、提供技术指导,群众提供土地种植的模式,建成3400亩草果示范样板基地和占地3亩的草果烘干厂,配置烘烤设备,烘烤量达12—15吨/次,解决农户鲜果烘干、零散销路难题,形成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截至2022年,合作社免费发放草果苗80万株,覆盖群众3万余人,带动社外农户种植草果5000余户,销售干果近100吨,销售额达500万元,实现利润140万元,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政府帮扶、合作社主导、农户入股”的方式,让草果种植从昔日的“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在整合涉农资金、技术指导、调研考察等方面,争取多方扶持。通过“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社员入股分红以每市斤高出0.5元的利益分配模式回收,促进农户年增收3千到3万元不等,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余元。推动合作社与群众互利共赢,将群众收入同合作社经营收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经济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庙坝村已种植草果8千亩,平均亩产收入3000余元,带动1200余户5200余人实现增收。
合作社按照“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方式为社员、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支撑、销售服务,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利用合作社人脉资源,主动为社员、农户对接企业拓宽销路,鼓励农户采取“互帮、互助、互带”的形式,走“大户+合作社+基地+企业”的路子。通过提升种植技术、引进新型品种、统一收购加工等方式,进一步打消了农户无销路或零散售卖市场狭窄的后顾之忧,激发农户种植动力。同步探索建立“企业+N”合作模式发展“草果+”系列产品,做实做强草果精深加工链,提升草果附加值,推动产业连片规模发展,将原料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截至目前,田蓬镇草果种植面积已达4万亩,挂果3万亩。
结合“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派驻专家服务团3名成员定期不定期到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并邀请农科部门专家、“田秀才”“土专家”实地指导,抽调1名农业技术人员进驻种植基地,实现零距离与合作社对接,对草果各阶段种植提供技术跟踪服务,并定期召开社员、种植大户恳谈会,及时掌握草果种植情况、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畅通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产业凝聚力,确保草果种植产业健康发展。有效解决草果林管理粗放、草果加工质量差、销售收益低等问题,草果产业发展真正成为村集体经济的“引路人”和“组织者”,成为边寨农户增收的新渠道。
(州农业农村局)
(编辑:刘梅 排版:向传帅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