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州:小产业释放“大魔力”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6-18 16:39:57
连日来
在文山各地的田间地头
到处一派忙碌景象
西瓜、蜜桃、辣椒、木姜子
……
小产业正释放出“大魔力”
助力乡村振兴
连日来,西畴县董马乡扇子湾村种植的西瓜陆续成熟上市,瓜农在种植基地里忙着采摘、售卖,处处洋溢着一派丰收的喜悦。小小西瓜,成为瓜农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走进扇子湾村西瓜种植基地,阵阵瓜香扑鼻而来,一根根绿油油的藤蔓交织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西瓜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它们或藏匿在藤蔓之下,或裸露在阳光下,每一个都散发着诱人的光泽……种植户代云彬和家人穿梭在田间地头,在瓜藤间、货车旁挥洒着幸福的汗水,小心翼翼地挑选着每一个西瓜。代云彬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种的西瓜近30亩,每亩的产量2吨左右,现在卖出去一万斤左右,30亩地的西瓜卖完毛收入10万元左右,利润有5万—6万元。”
今年是瓜农代云彬第一年在扇子湾村种植西瓜,由于选种好,加上管理到位,第一年就迎来了丰收。从育苗、整地、移栽、施肥、杀虫,都雇佣了周边群众来务工,带动了群众增收。一些群众看到代云彬种植西瓜,纷纷前来咨询,想一起种植。下一步,代云彬想扩大种植面积,带领周边群众一起种瓜,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西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胡昌佳 王沙)
时下,走进丘北县腻脚乡大铁行政村百亩蜜桃种植基地内,阵阵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一株株桃树上缀满了一个个红润饱满的蜜桃,果农正在桃园里忙着采摘、运输蜜桃,成熟的果实令人垂涎欲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近年来,地处高海拔地区的腻脚乡大铁村以“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产业,致力于“一村一品”建设。大铁村种植的蜜桃,果型圆润、色泽红艳,皮薄个大、汁多味甜,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们这里的生态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蜜桃的生长,种出来的蜜桃个头大、外观美、糖量高、水分足、肉厚脆嫩、香甜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除了线上销售,产品还销往丘北县城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另外,游客也可以到桃园体验采摘购买,每公斤价格在10元左右。”腻脚乡大铁村致富带头人龙廷耀说。
大铁村蜜桃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确保每一颗水蜜桃都能够健康生长,果农们还注重品种的改良和更新,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同时,基地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管理、采摘、搬运等岗位,通过就近就地务工增加了收入。据了解,大铁村今年共种植蜜桃120亩,平均亩产1300公斤,按照批发价4元每公斤计算,亩产值可达5200元左右,果农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有望增收62万余元。
(供稿:陶文波 余晶晶)
近日,记者走进江那镇舍木那村委会辣椒种植基地,只见辣椒长势旺盛,农业技术人员正在针对当前辣椒生长情况及辣椒中期病虫害综合防控、水肥管理的相关标准,“零距离”对种植户开展管护培训。
江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蒋巧荣介绍说:“现在辣椒正值中耕管理期间,我们帮助农户做好辣椒病虫害防治,提醒老百姓不要购买国家禁用的农药,合理施肥,同时做好排堵、除草工作,确保辣椒丰收。”
据了解,2024年,砚山县共种植辣椒58万亩左右,主要是朝天椒系列和本地辣椒。下一步,砚山县将持续做好中耕管理期间的技术服务工作,帮助农民把好“技术关”,并做好辣椒收购期间的产销对接,解决农户销售难题,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推乡村振兴。
(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朝仙)
在风景如画的马关县篾厂乡瑶人寨,有一种传统的野生植物——木姜子,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凭借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瑶人寨的村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成功将木姜子打造成为一项独具特色的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瑶人寨推广庭院经济模式,家家户户种植有木姜子,每年夏天将幼嫩木姜子果采摘回来的腌制成泡菜或者加工成木姜子酱,老熟的木姜子果卖到木姜子油加工厂或者培养成木姜子苗,通过网络推广,直播带货等方式出售,实现农民增收。
种植户申华祥介绍:“在种植木姜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这包括定期施肥、修剪枝条、防治病虫害等,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木姜子的产量和品质,一亩地种植密度在80—100棵,种植三四年的木姜子树可以摘果四五十公斤。”
为了进一步推动木姜子产业的发展,瑶人寨于2020年引进了一家木姜子加工企业,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通过保底收购、就近用工等方式,将村民与公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时,合作社还提供了从育苗、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有效地降低了农民的风险,提高了产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目前,篾厂乡周边村寨已经种植了木姜子4000余亩,已挂果1000余亩,预计今年将产出木姜子1100余吨,可实现收入770万元。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普绍光)
(记者:刘虹)
(编辑:谢思思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