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州:边境村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发布时间:2024-06-24 10:00:18  

随着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推进,文山州辖区的边境村寨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道路变得更加通畅,产业日益兴旺,水电供应更加稳定,是边境线上独具魅力的存在。

文山州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涉及麻栗坡、马关、富宁三个边境县,14个沿边乡(镇),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718个自然村(组),3.23万户13万余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如今见证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3d169e1855a1c590b611df73e5fe8a3.jpg

马关县小坝子镇田湾村委会凉水井村小组地处边境一线,距离小坝子镇约20.1公里,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曾经,这里道路崎岖、杂物乱放、污水乱排、房屋破旧,通过改造提升,如今崭新的水泥路贯穿全村,一排排整齐美观的房屋与周边各种产业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美好画卷。

“依托政策扶持,我们村的水电路得到完善,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现在,我们村通过种植砂仁、石斛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及养殖肉牛使村民的收入得到大幅提升。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170元,2023年上升到19467元,增长20%。最为关键的是,村庄美了、游客来了;收入增加了、邻里和谐了,大家也团结了。”凉水井村小组组长熊绍荣告诉记者。

在边境线上,教育扶持成为促进边境地区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开启边民智慧、提升边民素质、点亮边境未来希望的关键举措。凉水井的适龄儿童就读的田湾小学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教育教学条件大幅提升;持续推进的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雨露计划补助资金,让凉水井村民受益匪浅。小坝子镇党委政府通过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机制,为凉水井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撑起了就学保护伞。

田湾小学校长罗飞说,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学校先后配了一批现代化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计算机教室、录播室等,让山里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有机会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有望成为建设家乡的新生力量。

在文山州类似凉水井村的实例比比皆是。得益于文山州针对边境村专门编制的《“多规合一”实用性一村一方案》、资金投入、项目实施和群众的不懈努力,近几年,麻栗坡、马关、富宁三个边境县统筹落实13.2亿元资金用于建设42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实施项目达1026个。最终一个个边民富、边境美、边疆稳、边防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逐步展现。

虽然边境村建设当下已初显成效,但文山州还将持续发力,坚持“省级协调推进、州(市)统筹谋划、县(市)具体负责、乡(镇)和村(社区)主抓落实”的原则,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财政四个牵头部门作用,统筹整合工信、教育体育、科技、交通运输等领域项目资金,统筹谋划一批项目资金用于保障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将通过搭建农户(合作社)与人才智力资源高效对接的人才供需平台,集聚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人才,融合政策措施,努力破解边境地区山区面积大,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田水利设施、产业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产业发展“小、散、弱”现状。因地制宜,选准、激活、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扶持好传统产业的同时,谋划一批中药材、砂仁、八角加工等加快边境地区发展的产业发展项目,增加边民群众收入。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回头看”工作,结合实际将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压实州、县、乡、村四级责任,真正将边境一线打造成为让党和国家放心的安全线、稳定线、富民线。

(记者:罗佳贵)

(编辑:谢思思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