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541”新机制,铁厂腊肉打开千家万户“致富门”

发布时间:2024-06-28 11:12:44  

过去,每年的11月开始,是铁厂腊肉的最佳制作期,麻栗坡县铁厂乡的农户忙着腌制腊肉,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铁厂腊肉不再只是铁厂群众的年味,更是全国各地消费者都想尝一尝的腊肉香。

铁厂乡以百年传承的铁厂腊肉工艺为突破口,探索出农户、村集体企业、龙头企业三方利益联结的“541”联农带农新机制,打造集生猪养殖、腊肉加工、营销宣传、品牌提升为一体的“腊肉全产业链综合体”,让群众在产业链每一个环节受益,实现了农民增收、村集体壮大、产业发展的“三赢”目标,这个已有数百年发展历史的民间美食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百年腊味,撬动联农带农新机制

腊肉是铁厂乡的传统特产美食,早在民国时期,《新编麻栗坡特别区地名志资料》就记载了铁厂腊肉的独有风味。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铁厂乡群众一直有发展腊肉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愿望,但产量较低、经营分散等问题也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逐渐显现。

如何将好资源变成好产品、让好产品获得好销路,突破产业发展困境,打通养殖、加工、宣传、销售等环节的产业“肠梗阻”,是铁厂乡群众长久以来的心愿。铁厂乡紧盯农民、村集体和产业发展需求,以“企业营收、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为原则,引导支持10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出资组建了麻栗坡创赢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麻栗坡县水汪汪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探索出“541”联农带农新机制,带动发展腊肉产业。

麻栗坡创赢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鹏宇介绍说:“经过多次讨论和群众表决,我们最终确定了‘541’的利益联结模式,即水汪汪农业分配50%,负责打造市场品牌和销售渠道,提高铁厂腊肉价值;创赢公司及村委会分配40%用于壮大村集体和扩大再生产;农户分配10%用于扶持奖补养殖户。这种模式将公司、村集体和农户紧密地联结了起来,大家都很满意。”

三方利益联结的“541”机制全面共享了产业发展效益。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靠前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宣传发动群众,大力扶持促进腊肉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保障。龙头企业通过品牌打造和销售产品扩大利润,更好发挥企业联农带农作用,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公司)通过扩大生产、提供要素服务等得到增收。农户通过饲草种植、订单养殖、销售产品、务工、成效奖励等项目增加收入,并为农户提供养殖管理、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保障,通过全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三联赢”,带动农户发展增收千余户。

地标赋能,驱动产业延链扩链

铁厂腊肉名气虽大,但离市场终端还很远,“必须壮大产业,必须延长产业链,必须打响自主品牌”是很多农户的心声。

2023年铁厂乡组织申报铁厂腊肉地理标识,建立铁厂腊肉标准体系,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为铁厂腊肉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铁厂腊肉品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铁厂腊肉风味关键在于原材料地域和烘烤技艺,铁厂乡联合水汪汪公司前往贵州、宣威等地考察学习,既是做好市场调查,推介铁厂腊肉,也是学习外地腊肉加工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和技术突破。邀请专家和科研人员针对腊肉传统工艺优化、风味形成与调控、危害物甄别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让腊肉加工厂新技术加工出的腊肉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和烘烤技艺,又显著减少了类固醇激素代谢物和嘌呤等有害代谢物,达到了食品安全标准,铁厂腊肉也因此首次取得了SC认证,为腊肉产品走进商超、走出铁厂、走向更广阔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建设腊肉加工厂、生猪和跑山猪养殖基地、腊肉展销中心,从“一头猪”到“一盘腊肉”,再到“腊肉加工厂”“腊肉体验馆”,铁厂正朝着集饲草种植、生猪养殖与收购、腊肉生产加工、销售与研发等为一体的腊肉现代化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农户收入由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向经营性收入转变,比传统的“租金+薪金”机制实现收入翻番,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效益。

“前几天,创赢公司来收购了我家养的6头肥猪,每头额外给了50块钱的奖补,还承诺如果之后我扩大养殖规模,他们还会继续提供技术指导。我目前也在水汪汪农业公司务工。一个腊肉产业就让我增加了那么多收入,在家也能致富了!”铁厂乡龙路村村民李洪俊高兴地说道,“腊肉产业有了大发展,我们铁厂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目前,腊肉全产业链形成初期就已经与60余农户签订了养殖订单,带动100余人就近务工,带动500余户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增加饲草种植,有力推动农户由产业旁观者向“主人翁”转变,有效推动农民实现专业化、职业化转型。

“腊肉+”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

从传统生猪肉到散养野猪肉,从传统的铁厂腊猪脚、腊三线到有108道菜的铁厂腊肉全席宴,从传统销售模式到“线上+线下”销售,新时代的“铁厂腊肉”已经开辟了许多“新赛道”,正不断解锁“腊肉+”的更多可能性,让铁厂腊肉“火”出圈。

为提升“铁厂腊肉”品牌价值,铁厂乡创新谋划“铁厂腊肉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建设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两方面入手,对铁厂腊肉实现全产业链追溯监管及保护,加速推动腊肉产业化进程。在铁厂腊肉体验馆大厅屏幕实时展示生态养殖基地、农户定标代养实景,让消费者直观了解铁厂腊肉全链条的安全管控。对铁厂腊肉品牌标识的包装设计、印刷、使用实行统一管理,严格控制追溯体系的进入和追溯码的管理,推行一品一码,实现放心消费,打造铁厂腊肉“金名片”

腊肉体验馆是铁厂乡首个地标农产品宣传推广平台,集品牌培育和文化传承于一体,将线下展示体验和线上传播推广相结合,集中展示了铁厂腊肉的独特魅力、文化内涵以及产业发展成就。体验馆以腊肉为主,创新开发了108道腊肉佳肴,探寻腊肉味道更多可能,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品尝和打卡。体验馆配套的户外区域现作为户外就餐区、冷饮区、直播区投入使用,后期将作为铁厂村播培育点和品牌打卡点。

“这腊肉看着颜色鲜亮,味道也很醇香,不知道怎么做的,就是比我老家做的味道香,也更好看。”昆明农特产品展销会铁厂腊肉展台前尝鲜的陈阿姨一边对着腊肉产品拍照一边说道。从北京展到上海展,再到昆明展,铁厂腊肉的展台总是围满了人群,人们举着手机对着展台上传统铁厂腊猪脚、腊三线、腊猪脸,以及新研发的麻辣、五香、玫瑰小腊肠等各式腊肉新产品不停拍摄,视觉、嗅觉以及味觉的三方“刺激”不断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和试吃的冲动。铁厂腊肉这个“土特产”摇身一变,已然成了网红“香饽饽”。

“水汪汪农业作为铁厂腊肉产业的新发展主体,承担着规划和发展产业的重任。在原材料选用上,既有本地生态猪,更有跑山猪基地的野猪肉,大众和高端产品双线发展,腊肉产品种类也不断丰富,腊肉菜系也研发了不止108道菜系,我们还专门设立市场部来负责产品的线下、线上推广。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在不断完善、延伸,产业附加值大幅提升。”麻栗坡县水汪汪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汪正毫介绍道。

此外,铁厂乡的“541”联农带农机制还壮大了董渡高端稻田鱼示范区,推动发展蔬菜种植基地、林下生态养殖基地,产业布局遍布全乡,铁厂乡全域产业布局初具雏形,千余户农户从中受益,产业促农增收动力强劲。

(来源:麻栗坡县铁厂乡党政办)

(编辑:谢思思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