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广南:以生态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7-05 16:21:17  

文网讯 近年来,广南县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生态治理与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做大做强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拓宽绿水青山转化路径,生态宜居成为振兴发展的硬气底牌和金字招牌。

走进广南县底圩乡底圩村的茶山,一垄垄茶树铺满整个山坡,放眼望去满目新绿、青翠欲滴,一阵清风吹过,茶香袅袅、氤氲缭绕。“来采茶喽!”在底圩乡的茶叶基地里,三五成群的茶农正穿梭在茶山上,娴熟地采下嫩叶放入茶篓中,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和常年在外务工的游子返乡管理、守护茶山。在守住当地生态和独特优势资源的同时,也实现了增产增收。家住底圩乡底圩村的王红丹,大学毕业两年后,毅然放弃了城里的高薪职业,带着情怀回乡发展茶产业。“二十多天就采了1800多斤茶叶,卖了近9000元,我觉得这比在大城市打工强得多。”王红丹说,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底圩茶代言。

广南县底圩乡以底圩、普盆、普龙为主产区,有效管护16.8万亩茶山,干茶产出量为5769吨,产值高达3亿元。通过“茶叶+八角”间种方式,逐步形成“山脚有水果、山腰有茶叶、山顶有八角”的立体产业格局,利用茶叶、水果、八角采摘季节的交叉合理分配劳力,一年四季都有产业收入来源。

走进广南县六郎城·仙草秘境,顺着依山而建的石梯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万米石斛观光长廊,阳光透过仙草秘道上方的石斛盆栽倾泻下来,与周围的雾气交织成上千道细细的雾柱,犹如进入仙境。“这个周末我约朋友一起来玩,这里风景非常好,走进来满眼绿色,还有美丽的铁皮石斛花,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心情特别的棒。”蒙自游客杨海燕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广南县结合六郎城村生态资源优势,聚焦打好铁皮石斛“原生态”“道地性”绿色牌,推进“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把“盆景”变“风景”,着力打造涵盖石斛养生、田园观光、悬崖酒店、温泉等为一体的旅游小镇,开发“六郎城·仙草秘境”铁皮石斛生态观光休闲游园。“六郎城村借助‘中国· 融创’平台,以六郎城为核心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将六郎城村打造成为铁皮石斛产业综合体,着力构建‘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艺畅介绍。

“村里环境好了,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人家也开起了农家乐。同时,村民们还可以在‘家门口’的石斛园打工,离家近,每个月都有工资,大家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广南县六郎城村小组组长韦天武颇有感触。

近年来,广南县紧盯中央、省级生态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重点任务,加强部门联动,强化要素保障,抓实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建设等;加快乡(镇)集镇两污治理项目,下大力气解决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持续推进绿美广南建设,启动实施1个示范乡(镇)、9个精品示范村、41个美丽村庄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结合“八个绿美”三年行动,全面启动绿美街区、绿美街道、城市绿道网络、公园绿地、绿美社区、绿美乡(镇)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县级以上绿美村庄和绿美公路、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绿美园区、A级旅游景区绿美创建工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着力培育一批八宝米、油茶、茶叶、铁皮石斛等原生态产品,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泉)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