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州:深入践行大食物观 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发布时间:2024-07-30 15:43:44
盛夏时节,万物生长,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广南县八宝镇牙龙村,连片种植的稻谷随风翻涌;文山市坝心乡他披村,漫山遍野的他披梨压弯了枝头;砚山县稼依镇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蔬菜基地,上千亩绿油油的蔬菜惹人喜爱……
文山州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特征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全州面积约3.15万平方公里,97%是山区半山区,岩溶地貌占53.4%,石漠化面积占岩溶面积的71.1%;全州耕地面积约963.45万亩,水田152.19万亩,人均水田面积仅0.4亩,农业资源并不富裕。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2023年,文山州现代农业取得优异“成绩单”:全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8.10万亩,居全省第3位,粮食产量177.04万吨,居全省第4位,粮食产量实现22年连增;全州玉米制种基地达4.9万亩,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3位;八宝贡米、三七、丘北辣椒、高峰牛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州入选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梯队;全州“三品一标”累计有效认证(登记)536个产品。
成绩的背后,是文山州深入践行大农业观,牢固树立大食物观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文山州因地制宜用活用好土地生态资源,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着力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切实扛稳“米袋子”,拎好“菜篮子”,端牢“果盘子”,过好甜日子。
图为广南县八宝镇牙龙村连片种植的稻谷。(龚莉摄)
“再过一段时间,这400多亩稻谷就全部抽穗了,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位于广南县八宝镇牙龙村的那糇芒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八宝米种植基地,波涛翻涌的稻浪传来阵阵清香,成群结队的鱼儿在稻田里穿梭。合作社理事长罗明达介绍,为把更多的土地进行整合,便于从传统种植方式过渡到现代化农业,实施全程机械化水稻种植,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和效率,201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将牙龙村258户农户的405亩土地流转进行集中连片耕作管理。而集约化、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也为新品种研发、种植技术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等科研项目打下基础,为当地的大米品牌建设提供了助力。目前,该合作社生产的大米产品已经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在砚山县,常年粮豆播种面积108万余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64万余亩,玉米常年用种量120万公斤左右,杂交玉米种子常年销售量160万公斤左右。近年来,砚山县委、县政府把杂交玉米制种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兴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先后引进云南正大、云南文研种苗、云南耕石、云南鼎程、云南北玉、中种国际、云南会丰等近20家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企业,有效带动全县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2023年,砚山县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已发展到2.9万亩,生产品种72个,预计产量750万公斤,产值1.8亿元,2000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基地7个。
大食物观,粮食是基础。文山州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耕地保护作为当前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严起来”的总基调,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切实维护粮食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全州耕地红线、底线,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3年,全州净增耕地48.14万亩,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8.1万亩,粮食总产量实现22连增。
图为蔬菜基地里长势良好的蔬菜。
“10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仅用18个小时就能把带着露珠的新鲜蔬菜送到广东人的餐桌上。”走进文山市德厚镇福之口1600亩蔬菜基地,菜心、芥蓝长势良好,采收工人手起刀落间,鲜嫩的菜心被整齐地排成一排,不一会儿便堆满了一筐。据基地总管韦光兴介绍,所有蔬菜都是订单式发货,一年四季不断,每天上午9点,装满蔬菜的冷藏车准时发出,第二天凌晨到达广东后便分发到粤港澳各个餐馆、市场。
走进砚山县平远镇砚山兴发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的尧房蔬菜基地,工人们正在有序进行蔬菜采收、挑选、装箱、上车。据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江育裕介绍,公司建有蔬菜基地3400亩,主要种植菜心、芥蓝、银丝王、春菜、香菜、意大利菜、油麦菜、美人椒等十几种特色蔬菜,每天采收的蔬菜达60多吨,全部运往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公司已成长为中国种植行业驰名品牌、重质量守信用企业、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打造“绿色食品牌”州级产业基地,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公司种植的菜心、奶白菜等13个品种被认定为绿色食品。2023年,公司在平远镇回龙村新增1000亩蔬菜基地,全年实现蔬菜产量1.5万吨,实现产值近8000万元。“我们计划到2025年新增总量4000亩蔬菜基地,预计实现产值1.2亿元。”江育裕说。
图为按标准采收的蔬菜。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具有十分强劲的购买力和消费力,需要输入大量优质农副产品。近年来,文山州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以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业化基地为目标,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以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为抓手,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擦亮农业品牌名片,加快农业基地化进程,推进全州现代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绿色生产基地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一车间”,以“6个百万”基地建设为抓手,累计创建2个“国字号”农业园区;获得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98个,不断提高种养规模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的重要路径,将绿色食品重点产业作为招商重点,全州新增龙头企业67户,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31户;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337个,新增334个;注册家庭农场607个。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燕窝果、红心柚、莲雾、小菠萝、荔枝、沃柑、樱桃、桃子、蓝莓……如今,凡是叫得出名的水果,在文山州基本都有种植基地,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文山州已成为高端水果的重要产地。
图为鲜甜多汁的长冲梨。(白宇男摄)
“中秋节前后我们的梨子就进入成熟期,届时会举办梨王争霸赛、吃梨大比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大家都来参加。”据广南县珠街镇党委书记季银银介绍,长冲梨因发源于海拔1800米的广南县珠街镇长冲村而得名,以核小肉厚、个大皮薄、汁多肉细、抗氧化、美观可口而声名远扬,一直备受青睐,成为当地群众的“摇钱树”。截至目前,珠街镇最适宜种植区已有62个村组种植长冲梨1万余亩,累计挂果面积3500余亩,年产量1万吨,丰产期年产量可达3万吨,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和“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图为梨花盛开的文山市坝心乡。(文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为他披梨膏。(文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同样因梨出名的还有文山市坝心乡他披村。他披梨皮薄多汁,肉质细嫩,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坝心乡围绕“他披梨”品牌,做优梨品质、做好梨文化、做大梨产业,坚持“美丽乡村一体布局、农旅文产业一体规划、基础设施一体提升”思路,强力推进农旅文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春赏梨花、秋摘梨果、冬补梨膏”的梨主题旅游体验项目,真正做到了特色产业强乡富民。据了解,目前坝心乡共种植他披梨5000亩,挂果面积达4000余亩,涉及5个村委会429户,2023年总产量达5600余吨,总产值达3300余万元。
“文山有最好的产业基础、最好的自然禀赋、最好的区位优势。”在今年文山州“新春第一会”——全州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大会上,光筑(云南)农业有限公司总裁李海姣用三个“最好”,展望企业在文山持续加大投资农业产业的美好图景。他表示,企业将自行出资,推动一二三全产业链发展,与文山共建世界级小浆果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带动3万余人就业增收。
图为群众在蓝莓基地里务工。
据了解,光筑(云南)农业有限公司在广南县旧莫乡昔板智慧农业园区投资打造的蓝莓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公司计划到2025年在广南县投资1.2亿元建设900亩基质蓝莓种植以及包装冷藏加工厂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7年,打造蓝莓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以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发展露天(基质)蓝莓3000亩以上,累计投资3.6亿元以上,构建以机械化、数字化、标准化、优质高效、生态环保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化智慧产业园。
如今,以蓝莓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新板块已成为推动文山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3年,文山州完成农业投资109.75亿元,同比增长39.6%,增速排名全省第三。一个个招商引资引进的现代农业优质项目,盘活了农村资源要素,更推动促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做精做强。
(记者:龚莉)
(编辑:刘虹 冯鹤 制作: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