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麻栗坡:“产、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4-08-23 10:45:00  

近年来,文山州麻栗坡县八布乡做好产业“引、聚、留”文章,通过举办水果节和壮族“关秧门”等文化旅游节,探索传统文化与本土产业实现“产、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八布乡地处中越边境,年均温度适中,独特的气候造就了八布乡丰富的水果种植业,菠萝、芒果、柑橘、木瓜等各类水果数不胜数。针对当地情况,全乡立足“果蔬之乡,河滨八布”的发展定位,开辟出了发展热区特色水果作为全乡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八布乡围绕水果种植业,结合自身定位,“吸引+培育”水果相关企业,从政策支持到主动对接、靠前服务,为八布产业引来发展资源、聚集相关业态、留住产业人才,以产业的“引、聚、留”为八布水果发展注入动力。

产业的“引、聚、留”不仅提高了八布乡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也助力八布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八布乡积极引进培育具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发展规模化水平,推进小菠萝、芒果、皇帝柑、木瓜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发展种植香蕉6000余亩、柑橘5000余亩、菠萝1500余亩、木瓜3000余亩、甘蔗10000余亩、芒果6000余亩。通过栽种成熟时间不同的热区水果,拉长了当地产果期,做到几乎每个月都有新鲜水果上市。

种植业有了成效,当地果农有了收益,产业“引、聚、留”为八布的水果产业增添了不少“硬实力”,但产业兴旺更需要做好“加法”,文化赋能无疑是强化产业的最优选择。

以文赋产,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特点和实际,才能使“文化+产业”真正在本土扎根、融合。八布乡居住着汉、壮、苗、瑶等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9%,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为八布乡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关秧门、采花山、祭龙”等民俗活动,其中“关秧门”是流传于壮族地区的一种农耕习俗,每年插秧结束,要将秧盘、秧篮、犁耙等带到河边清洗干净,而插秧者会将剩下的秧苗洗净带回家,挂在墙头,以示来年丰收,硕果累累。“关秧门”的活动愿景与八布乡创造性提出举办“水果节”的内涵不谋而合,以文赋产有了切入点,但文与产想要真正做到有机融合,关键是要发挥出“1+1>2”的整体效能,而旅游便是文、产融合的“放大镜”。

为了发挥好旅游的“放大镜”作用,在今年8月举办的水果节和壮族“关秧门”文化旅游节上,游客除了在水果街选购、品尝各种热区水果外,还可以前往不同的水果采摘园体验丰收带来的乐趣。民俗活动也不少,“关秧门”中眼疾手快地摸鱼、欢声笑语地抹泥充满了当地民族特色,让游客在酣畅淋漓间体验到最纯真的农家乐趣。

“我带着一家人来八布体验活动,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水果也很好吃,回家了想在网上多买点送亲朋好友尝尝,以后举办活动我还要带着一家人来玩,很有意思。”游客陆荣富说道。

八布乡特色活动收获了许多游客好评,但如何在产业发展“火车头”的基础上,探索“产、文、旅”融合促进地区产业兴旺、群众持续增收?麻栗坡县八布乡党委书记冯再华表示:要通过多渠道推介八布、持续扶持本土产业、优化营商环境“三头齐抓”的方式,吸引游客到八布游玩,更要吸引客商来八布投资兴业,做好“引、聚、留”文章,推进“产、文、旅”融合发展,真正让八布因产而富、因文而美、因旅而兴。

(麻栗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相成 谢林洪)

(编辑:李娟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