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我在边疆望北京第3季播出,文山奏响乡村振兴的金色进行曲

发布时间:2024-10-04 12:17:30  

金色十月
秋意起,万物收

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

△文山州广南县八宝秋色。通讯员 林颂 摄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
天空湛蓝,云朵飘逸
400余亩连片水稻进入了“颜值巅峰期”
从空中俯瞰
层层叠叠的梯田阡陌纵横
犹如大地的骨架
稻谷沐浴着阳光在微风中摇曳

如绿涛阵阵,颇为壮观

△采棉机正在洁白的棉田里采收棉花。中国日报网 饶翠婷 摄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
雪白的棉花一望无垠
现代化的采棉机在棉海中穿梭
高效地采摘着这一年的成果
天山的雪峰巍峨
与脚下的丰收景象交相辉映

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壮观的秋收图景

△黑龙江二克山脚下丰收景。图源:黑龙江日报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
大豆摇铃千里金
玉米丰收穗金黄
万亩蔬菜尽采摘
仲秋时节漫步于此
映入眼帘的是丰收的色彩

到处涌动着喜悦与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云南、新疆、黑龙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建设提质扩面,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广袤乡村展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我在边疆望北京第3季》今天推出第二期:一粒麦穗 丰收序曲,乡村振兴的金色希望。


打高原牌、走特色路,云南乡村振兴向新而行


走进文山市林下三七种植基地,密密匝匝的人工林下,成垄的三七长势喜人。“这55亩三年生三七年底就能采挖,每亩预计产出250公斤鲜品,虽然产量仅为大田种植的四分之一,但预计叶部三七皂苷含量能达到传统三七的1.5至2倍。”云南七丹药业林下种植项目经理冯建介绍了林下种植的优势。

△三七籽红满园。熊平祥 摄

2022年以来,文山州与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文山州内5家三七企业共建设林下三七种植及生态评估试验示范基地240亩,探索林下三七种植管理和栽培模式,生产高质量有机三七产品。同时,文山州不断丰富三七各种业态、加快建设三七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让更多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进入生产线、走向市场终端。2024年1至7月,文山州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综合总产值158.69亿元。

△文山八宝贡米田园。林颂 摄
文山州三七产业的发展,是云南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特色,坚持“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做强高原特色农业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强高原特色农业”的殷殷嘱托,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为引领,聚焦“1+10+3”重点产业,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鱼肥虾美蟹满黄,新疆水产品争相“跃”天山


金秋十月,又到了虾肥蟹美的时节。去年以来,深居内陆、离海最远的新疆,靠着本地产“海鲜”火爆出圈,让“新疆也产海鲜”一时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米东区是乌鲁木齐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最大的区县。近年来,米东区水产养殖户积极从沿海城市引进南美白对虾苗,淡化成功并适应了本地水质,形成了一条从对虾虾苗淡化、饲料供应、病害防治到产品销售、冷储加工的对虾产业链。

△在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跃进水库养殖基地,蟹农忙着捕捞天山雪蟹。吴乐摄

起网、分拣、称重、打包……在乌鲁木齐市建伟兴东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合作社负责人尚学中看着在桶里活蹦乱跳,肥美个大的南美白对虾喜上眉梢,它们即将“跳”上当地消费者的餐桌。

2023年,新疆水产品产量18.39万吨,稳居西北五省区第一,三文鱼等新疆“海鲜”已成为全国人民“新宠”。近年来,新疆的水产品正在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这些产自离海洋最远地方的鱼、虾、蟹正努力“跃”过天山,“游”向全国各地的餐桌。


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以“农业+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黑龙江,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三江平原上拔节生长的丰饶产物,滋养着东北大地。眼下,广袤的黑土地上,稻穗豆荚随风摇曳。牡丹江宁安市向西南驱车40分钟,就到了渤海镇。这里位于镜泊湖核心地带,保留了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宫城遗址,也是世界珍稀资源——石板田的核心区。
△牡丹江宁安市渤海镇石板田。人民网记者 苏靖刚摄
不久前,这里迎来了一支来自俄罗斯的研学旅行团,160位俄罗斯青少年在田间体验夏管除草,在上京遗址博物馆饱览3000多件馆藏文物,坐稻田观光小火车欣赏“村在景中,景在画中”的美丽乡村画卷。“这次研学让同学们游览了景色优美的镜泊湖,了解了渤海文化和千年稻作文化,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带队负责人说。结合当地稻作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宁安把田间体验游、历史文化游、研学基地游、特色民宿游等有机融合,打包成一揽子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游品牌,带动村集体增收。
△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人民网记者 苏靖刚摄
作为中国大粮仓,黑龙江拥有现代化大农业的壮美画卷、四季分明的田园风光、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围绕自身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黑龙江以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打造集风景观光、文化体验、科教研学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以“农业+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云南、新疆、黑龙江
将坚定信心、铆足干劲、苦干实干
持续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向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来源:云新闻客户端)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伟韦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