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马关吴家七兄弟:同心参军铸军魂

发布时间:2022-07-18 16:55:05  

马关县小坝子镇半坡村委会与越南隔河相望,在距离边境线不到3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小山村——麻比村,村里吴姓人家有这样的7个苗族青年,他们堂兄弟接力参军,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军营,用不一样的军旅生涯,诠释同样的家国情怀,演绎参军报国的优良家风。

英雄辈出的边境村

马关县小坝子镇半坡村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在守土卫国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其中被省级以上授予英雄称号的就有3位:戈索村小组陶绍文,战后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光荣称号;龙江村小组权忠义,战后被原云南省革委、省军区授予“民兵英雄”光荣称号;半坡村小组张文祥,战后被原云南省革委、省军区授予“民兵英雄”光荣称号。

耳濡目染是无声的教育,凝刻下的是深入骨髓的信念。在陶绍文、权忠义、张文祥等英雄事迹的影响下,老大吴学军高中毕业志愿参军入伍,在部队里表现优异,考取军校荣升军官,获得了众多荣誉,服役20年间,为守护国家边防奉献了智慧和力量。吴学军的参军故事在家族起到了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吴家优秀青年吴学周、吴学德、吴学华、吴学江、吴学兵、吴学文相继参军入伍。

立军功 改命运

图片中身穿07式军装,正在向群众宣传征兵政策的叫吴学江,2008年参军入伍,2021年退伍后进入马关县坡脚镇政府任武装干事,谈到自家七兄弟参军入伍的故事。吴学江告诉记者,他老家地处中越边境,集边境、民族、山区、老区、原战区为一体,从小怀揣学医梦想的他,因为贫穷和落后初中刚毕业就步入社会打零工。当时4个哥哥早已参军入伍,并在各自的部队取得相应的成绩或已转业就业。“不去当兵可能一辈子都在打零工了,必须去部队改造,改变自己的命运”。此时吴学江的内心坚定了跟随哥哥们参军入伍锻炼的想法,然而第一年体检时落选了,直到第二年体检才发现是因为鼻甲肥大,于是他利用打零工的收入做了手术,终于在2008年如愿通过考核参军入伍。

进入军营后的吴学江勤奋好学,扎实肯干,深得部队领导信任。“第二年就当上了副班长,考取了中专,第三年任事务长。”回想起自己参军经历,吴学江说:“农村去的,吃得苦,肯干。”自己学历低,就少说话多干事,他负责的内卫事务,哪怕是一张床掉了一颗螺丝钉,厨房里差了一包盐,他都亲力亲为,尽心尽力把每一件事做好。因为能吃苦、吃得亏,做事认真负责,入伍12年间,先后荣获三等功一次、嘉奖7次、优秀士兵2次、优秀士官3次、“四有”军人一次等荣誉称号。

兄弟同心参军 铸就红色军魂

吴家参军七兄弟中,其中吴学军高中毕业参军入伍,服役20余年;吴学德,高中毕业入伍,服兵役3年,退役后进入云南电网公司工作;吴学周,初中毕业入伍,服兵役6年,退役后进入云南电网公司工作;吴学华高中毕业入伍,服兵役5年,退役后考录为麻栗坡县公务员;吴学兵大学毕业参军入伍,后因成绩斐然,绩效显著,参加中国第一次常备维和警队力量待命机制,2018年12月由边防武装部队转改成国家移民局警察;吴学文大学毕业参军,为现役军官第七年。

从小立志走出大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吴家兄弟同心参军铸军魂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仅有21户人家的麻比村参军入伍人数竟多达9人,带起了邻里乡村适龄青年积极报名参军的热潮。这是真正被荣誉填满的光荣之家,累计服役兵龄达59年,累计优秀主官3次、三等功4次、优秀士兵8次、优秀士官3次、嘉奖17次、勤能手6次、训练尖子5次,为国家国防安全贡献了绵延不竭的力量。

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2022年的秋季征兵开始了,广大适龄青年,你是否已准备好接受祖国的挑选?参军不仅是实现青春的梦想,更是祖国的召唤;报国无须等待,携笔从戎,即刻起航,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火热军营是实现梦想的最好舞台。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罗孝学)

(编辑:郭韦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