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传承三代的从军报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2-08-19 09:32:06
在麻栗坡县,有这样一户人家:从战火硝烟的年代到和平盛世,一家三代有5人当兵,涉及陆军、空军、武警3个兵种,与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部队是个大熔炉,我丈夫去当兵,我也支持儿子、孙子去当兵。”在这个光荣之家,80多岁的何玉仙已经从军嫂变为“军奶”,但她仍然记得自己的丈夫、儿子、孙子从军的经历。
何玉仙的丈夫陆国敏,是这个家当兵的第一人。他于1951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部队已经开进到鸭绿江,行装准备上朝鲜战场。这时,他突然接到领导的命令,执行新任务,从而停下了抗美援朝的步伐。但是,他在部队工作中表现突出,先后被选拔到四川空军预总队、中国人民解放军13军炮校学习,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3次。
因为一身的军装,团圆时刻的缺位和等待成了这个家庭多年的常态,但何玉仙却丝毫没有怨言。她在家照顾老人小孩,让丈夫安心在外工作。“丈夫在外保家卫国,我有责任把小家照顾好。”何玉仙说。
1971年12月,陆国敏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先后在麻栗坡县猛硐乡供销社、八布乡供销社、检察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1987年7月退休,2017年11月因病去世,享年87岁。
在地方工作的时候,陆国敏保持军人本色,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在供销社工作时,他带领职工搞好物资供应,收购农副产品,有时还组织人员送贷下乡;在检察院工作期间,他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搞好法纪案件办理,成绩突出,所在的科室被评为文山州检察系统先进集体;在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协调、发展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展民族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他总是有困难时自己上,有好处时留给别人,有时候还主动用自己的工资救济家庭困难的同事,一直是同事身边的榜样。
何玉仙与陆国敏生育了4个儿子和1个女儿,大儿子因病早逝。何玉仙随军多年,知道部队是一所大学校,也是一个大熔炉,是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好地方,所以一直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从军报国。孩子们一到征兵年龄,何玉仙就动员他们积极报名参军。
何玉仙的三个儿子陆政明、陆振强、陆振武从小耳濡目染,对军人有着很深的感情。三兄弟小时候就很喜欢看父亲和部队里的战士穿着军装的样子,他们学战士们敬礼、踢正步,期待着有一天也能穿上军装。
长大后,陆政明三人纷纷踏入军营。陆政明于1988年12月考入麻栗坡县公安局工作。为实现自己的军人梦,1990年3月,他应征入伍到云南省武警总队某中队服役,因个人特长被调入机关司令部做文书工作。在服役期间,他服从命令听指挥,积极努力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荣立三等功1次。
“当兵要能吃苦的,我不怕吃苦!”回忆起两年多的军人生涯,陆政明觉得收获良多。部队生活不但磨练了意志,也强健了体魄,有些新兵吃不了苦,他还帮着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1992年12月,陆政明退伍后被分派到麻栗坡县检察院工作,又于2018年1月调到麻栗坡县纪委县监委工作至今。
2002年的一天,麻栗坡县检察院收到一封联名举报信,反映某村小组组长李某涉嫌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数万元,要求查处。接到举报后,麻栗坡县检察院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查。陆政明就是其中一员,他与同事们先后走访30余名群众,认真调查1989年到2002年相关资金使用情况,走访调查相关部门,取得20多份证明材料,复印了100多页的证据材料,终于了解到事实的真相。随后,麻栗坡县检察院在该村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大会,对调查结果逐一进行说明。
这是陆政明在检察院工作的事例之一。从退伍到现在,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不管是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陆政明始终保持军人作风,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他多次被选派参加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强边固防等工作,他都是积极认真完成任务。
2021年上半年,刚驻村回来不久,陆政明又被抽调到八布乡的边境线上参加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工作。在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老兵本色和个人专长,帮助所在的联防所和卡点设计制作了标志碑和宣传标语,努力打造“战地文化”,所在的八布乡325、338联防所被评为全州“美丽联防所”。
与陆政明一样,陆振强、陆振武如愿参军入伍,回到地方后仍然退伍不褪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陆振强于1989年3月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1991年12月退伍后分在麻栗坡县监察局工作。2013年10月被调到县政协提案委和社会法制委工作至今。踏入工作岗位后,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扎扎实实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由于他办理的提案质量高,2018年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提案先进工作者,2020年又被县政协评为优秀公务员。
2021年5月,陆振强又主动报名参加乡村振兴工作,被安排到马街乡普元行政村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他带领两名工作队员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村寨宣传动员,在了解各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各方面情况后,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对本行政村的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还积极向上争取道路、引水两个项目资金80余万元,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
“由于在部队期间有作战的经历,回到地方后不管做什么工作,我都是以军人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精神干好每项工作。”陆振强说。
陆振武同样是高中毕业就报名应征入伍,分到武警文山边防支队服役。一踏入军营,他就暗下决心,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军人。在几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多次参加维护社会治安执勤、维护边境地区人员出入境管理等任务,每次任务都能出色完成,被支队评为优秀士兵。
“我在部队锻炼了5年,部队这个大熔炉让我不断成长,我永不后悔。”陆振武说。
2003年12月退伍后,陆振武被分配到麻栗镇政府工作,后被调到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他连续3年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人。2020年6月,陆振武被抽调到文山至麻栗坡高速公路麻栗坡段征地拆迁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协调做好高速公路标段范围内建设用地和地上附作物、房屋的征收补偿工作,为家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工作。
何玉仙的长孙、陆政明之子陆家喜,从小听着爷爷和爸爸、叔叔的军旅故事长大,心里早就埋下从军的梦想。他于2015年9月应征入伍,被分到四川绵阳武警交通第三支队某中队,先后参加过四川茂县抗洪抢险和九寨沟地震救援。2017年9月退伍回到麻栗坡后,考进麻栗坡县公安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任辅警。他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表扬和社会好评。但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11月,陆家喜因车祸不幸离世。
看着孙子陆家喜的照片,何玉仙忍不住又红了眼眶。
“妈,他完成了自己当兵的梦想,走得没有遗憾了。”陆政明安慰地说。他看着晒在院子里爸爸陆国敏穿过的军装,看着读幼儿园的侄子陆家康在军装下跑来跑去,不禁感慨:“这个小子也喜欢穿迷彩服,喜欢机枪、大炮、坦克,说不定我们家以后还会出一名军人!”
从1951年陆国敏参军,到2015年陆家喜入伍,这是一段跨越60多年的血脉传承,这个家,传承的不仅仅是“光荣之家”的牌匾,更是从军报国的家风。
(记者:陆志芳 毛雪勰 文山广播电视台记者:罗佳贵)
(编辑:陈慧 排版:尹颖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