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攻坚拔寨 处处“花”开

发布时间:2017-07-08 08:48:20   来源:文山新闻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来自扶贫一线的报道

 

——马关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时

 

走进6月的马关,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村民们争相规划种工业辣椒、黑木耳、巴西菇……忙得不亦乐乎。在马关这片热土上,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开发如火如荼,每一片希望的田野上都涌动着脱贫攻坚的滚滚热潮,回荡着致富奔小康的铿锵足音。

近年来,紧紧围绕中央“五个一批”及省州政策措施,马关县研究制定出台了“八条脱贫路径”,精准施策到户。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做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基础上,做强做大产业发展,让产业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6月20日至22日,记者来到马关县,走进贫困农户家、产业发展基地,看到各级干部职工带领群众脚踏实地一步步行走在脱贫路上,也感受到脱贫路上一份份沉甸甸的、浓厚的民生情。

 

建新房,建档立卡贫困户笑了

 

全乡山区面积达97%以上、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群众发展经济意识不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村民危房改造滞后,这是倪富华作为篾厂乡一乡之长不可逃避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贫困的根源。农村危房改造时,村民不愿意,他要进村入户做动员工作;村民发展农业产业有顾虑,他要想办法让他们看到经济实惠。他的办公桌上有个厚厚的笔记本,详细地记录着全乡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他的电脑屏保是篾厂乡改造前的全景图,他的心里装的是篾厂乡不久的将来即将改造完成的全景图。谈及篾厂的变化,他的喜悦溢于言表。他说,看着篾厂乡一天天的变化,看着农户逐渐脱贫,看着原本贫瘠的深山种上大红柑、草果等经济作物,看着一些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他心里犹如吃了蜜糖。

记者来到篾厂行政村篾厂三、四组采访时,看到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从村口延伸进去,路两旁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忙于建房。“我们现在有房住有肉有米吃,过的也是小康生活了。”村民王子龙说,他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家里养猪、养鸡,村里的路也修好了,感觉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饭后坐在家门口闲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夏云坛说,以前她家的房子一下雨就到处漏,想盖新房又没钱,现在政策好了,她家享受政府补助,还有几万元的建房贷款,一家人合计后重新盖起了新房。“我今年78岁了,以前从没想过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夏云坛笑眯眯地说,以前日子苦,只想着能吃饱肚子就行,现在住上新房子,儿孙们在家里搞种植养殖、外出打工,家人都觉得生活有奔头,她的心里也甜滋滋的。

在篾厂乡的精准脱贫工作中,全乡组建了以乡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主力军的8支工作队,逐村逐户逐人开展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做到政策家喻户晓,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全面完成了建档立卡档案资料1765份。成立了篾厂乡脱贫攻坚“双组长”负责制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实行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实现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单位包、干部挂,每户贫困户从档案资料完善、脱贫措施制订、产业发展扶持、安居房建设申请及贷款办理、补助资金发放都实现挂包全覆盖。围绕着“先住房、再基础、边产业、党建促”的工作思路,依托整乡推进、上海援建平台,统筹推进住房、教育、医疗和人居环境提升,脱贫成效初步显现。截至目前,全乡累计整合4000余万元资金,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草果、香蕉、大红柑、茶叶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两年来,全乡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1个,涉及5个行政村20个村小组414户1521人,累计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667户,发放建房贷款6046万元,贫困人口从2014年1765户6063人减少为目前的183户481人。

 

兴产业,农户增加收入乐了

 

脱贫且致富,培育产业是最重要的。没有产业带动,脱贫难以根除;缺乏产业支撑,富了难以持续。这是马关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刻认识,也是全县上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对产业脱贫重要性的共识。

为尽快让产业扶贫走上轨道,为群众脱贫致富增加“砝码”,马关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围绕贫困户增收目标,探索脱贫发展路径,制定出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2014年度、2015年度已脱贫出列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现在扶贫大数据系统平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中剔除的农户除外),按照户均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目前,共下拨各乡镇产业发展资金2254.2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1271户,已兑现产业发展资金11271户1127.1万元,第二笔产业扶持资金1127.1万元正在组织验收发放;计划投入6300万元建设51个县乡两级种植养殖业示范区项目,其中,乡级种植养殖业示范区项目45个,每个补助100万元,县级种植养殖业示范区建设项目6个,每个补助300万元。

在大栗树乡,工业辣椒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红”果果。2015年,全乡试种60亩工业辣椒,2016年扩种到360亩,今年,已建有辣椒育苗大棚20多亩,育苗60多万株,推广大田种植1000多亩,培训农户300多户,其中贫困户110户。工业辣椒如此火热,农户之所以愿意扩种,究其原因就是能增加经济收入。“农民的工作最不好做,但农民的工作也最容易做,千言万语都抵不过让他们得到实惠,他们就有积极性。”在大栗树和平行政村倮么街村小组工业辣椒种植点采访时,种植户彭保元说出了心声。去年,他家试种了2亩工业辣椒,一年下来,收入比种其他农作物要高很多,加上有政策扶持,今年他种了10多亩,目前辣椒长势良好,就盼着丰收的到来。

提起工业辣椒,马关县普亮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普增亮内心溢满止不住的喜悦。最初,为了发展家庭经济,他误打误撞地开始小面积种植部分工业辣椒,不想一种就一发不可收拾,并与工业辣椒结下不解之缘。“工业辣椒不比食用辣椒,它好管理、采收期长,加上不愁销路,所以一年下来我就看到了发展机遇。”普增亮现在算是工业辣椒种植的领头人,如今他不仅自己育苗给农户种,还组建了合作社,带领更多的贫困户发展工业辣椒种植,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并与昆明宏绿辣素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今年培育辣椒苗130万余株,发展社员230户,种植面积达120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820万元。目前,合作社投资200万元建烘烤厂房生产线一条,更好地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

 

精准施策,走出脱贫新天地

 

走进马关县的一个个乡镇、一个个农村,新风扑面而来。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在乡村延伸,一个个水龙头流淌着甘甜的自来水,一个个产业的兴起编织着致富的梦想……曾经的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在脱贫路上所迸发出的活力,让每一位亲历者都有一种昂扬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激励着精准脱贫的步伐更坚定。

提起脱胎换骨的变化,篾厂乡篾厂村的贫困户李泽道感触颇多:“有了好政策,有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短短几年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危房变新房、泥土路变水泥路,日子是越过越好啊!”

“马关县是一个集边境、民族、贫困、山区、老区、原战区为一体的县份。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精准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冉永富介绍,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马关县先摸清底数,规范档案,精准脱贫目标;再通过精准识别、分析,找出贫困对象主要致贫原因有7大类:无致富产业致贫,无劳动技能致贫,因灾害致贫,子女就学负担重致贫,无劳动力致贫,因病致贫,因残疾致贫。其中,无致富产业,是导致贫困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因素。

找准致贫根源后,马关县积极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在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相关扶持办法,鼓励贫困户积极发展产业。结合易地搬迁政策,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对就地就近整体搬迁安置的、进入乡镇购买国有出让宗地建房安置的、进入乡镇购买新建普通商品房安置的、进入本县县城购买新建普通商品房安置的,给予相应的补助,让农民转身变市民。出台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扶持项目管理办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尚在就读职业高中、普通高中、中专、高职院校、本科的子女在享受上级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县级分别再给予不同的补助。金融支持脱贫,与马关县农村信用联合社达成协议,支持地方发展经济;推广特色农业贷款等信贷产品,解决精准脱贫工作中的资金短板问题,让农民发展有本有望。生态补偿脱贫,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让农民靠山吃山。医疗健康脱贫,完善医疗救助措施,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合率达100%;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乡镇、县级就医的报销比例,确保群众看病有保障。整合各部门培训项目,免费开展新型农民工培训,提升就业能力,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增收。实施临时救助政策,对农村五保户供养、孤儿保障、残疾人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实现全覆盖。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乡一镇,一村一地,一户一家,一点一滴,马关县脱贫之路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全面小康延伸。

(记者 李云淑)

(编辑:郭韦)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