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罗家坪村:边疆党旗红,边民生活美

发布时间:2019-05-09 10:58:14   阅读 11651  

刚刚入夏,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里齐膝高的玉米绿油油的,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马关县金厂镇罗家坪村依然很凉爽,沿着弯弯曲曲的巡逻路线,金厂村党总支书记熊光斌开始巡边之旅,道路崎岖难行,不一会,他脸上便沁出细细的汗珠,这条路,他走了成百上千次,但每一次,他都仔细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过去——军民鱼水情深

罗家坪村位于罗家坪大山脚下,距离马关县金厂镇5公里,与边境线直线距离1公里,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

罗家坪大山地势高,可俯瞰越南河江省箐门县,也能远眺都龙等地。1980年9月,村民熊光泽的父亲上山采药,发现罗家坪大山主峰被邻国军队占领,正在砍树修工事,便迅速下山,通知驻军。熊光泽比熊光斌年长一岁,二人是堂兄弟。10月15日,收复罗家坪大山战斗打响,炮火把青山烧成焦土,村里年长的都加入到战斗中来,年仅16岁的熊光斌在父亲的带领下,和村里的群众一起,为前线送水送饭,从村子到山顶,来回一趟需要一个多小时,他们每天上山三趟。罗家坪大山收复后,进入防御作战阶段,1983年,熊光斌加入民兵队伍,进入哨所,共同担负起了支援前线的各项保障工作,为部队带路、运送伤员和弹药、打扫战场等。没想到,这一去,就待了21年,在此期间,民兵与轮战部队一起,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死伤满地的战场与死神较量,誓死守土卫国。1990年11月,因支前工作成绩显著,他受省政府表彰,记大功。1997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民兵预备役先进个人。”先后获得省、州多次表彰。



2004年,熊光斌进入村委会,带领村民守边固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他妹妹在广东打工,月工资高达4000元,不断动员他去,但他依然没有心动。“我没有遗憾,别人有车有房,我有遍布全国各地的老战友,他们拿着当时的照片来找我,以前一起流血,现在聊起来一起流泪,这些都是过命的交情。”熊光斌说起来依然很自豪。

现在——村民义务巡国界线

走进罗家坪村,道路干净整洁,青瓦、黄墙,一座座具有苗族特色的房子整齐划一,房顶上,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

立足边境实际,罗家坪村认真组织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在全村106户群众住房上安装旗杆,悬挂国旗,同时在11户党员户住房上加挂党旗,增强群众的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并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亮身份”活动,划分责任区,开展义务巡线、巡界碑,在党员的带领下,一些普通群众也积极参与巡逻中来。熊光斌介绍,现在一个月组织巡界一次,巡逻线路长8公里,在巡逻中,主要查看界碑是否损坏、有无可疑人员、打击走私等。

熊光斌还是界务员,负责192号界碑,每两个月添红一次,保持界碑的鲜亮。这块界碑,也有一段故事,2007年,邻国到罗家坪大山划界,试图将国界线内移,罗家坪村村民得知消息,全村出动,团团围住前来划界的人,并及时向县里、部队汇报,双方僵持了3个多小时,经过中方各级部门的努力,最终守住了领土。


左为熊光泽,右为熊光斌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边境地区的扶持投入力度,实施了兴边富民、脱贫攻坚等惠民政策,罗家坪村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依托罗家坪大山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以罗家坪村为重点,投入资金1293万元实施罗家坪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村建设,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9700余平方米、特色民居改造103户及污水管网、猪牛圈改造、民族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罗家坪村制定《村规民约》,党员分片包干,把村内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划分成11个片区,责任压实到每一名党员,负责督促群众责任分工开展清洁保洁工作。现在,每天早上天一亮,村民自觉打扫卫生。罗家坪村先后被省州评为“省级文明村”“州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平安村寨”等。

未来——守边的故事仍在继续

“现在通讯方便了,好多战友的联系上了,都邀请我去他们的城市游玩,但现在正是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期,我不能去,等我们村全脱贫了,我一定到处去看看。”熊光斌说。

罗家坪村共有106户487人,全都是苗族,全村经济主要以种养殖和务工为主,2018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613元,还有13户建档立卡户。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草果种植,目前种植规模达200余亩,每年可实现增收8万元。并组建马关县罗家坪大山老兵服务合作社,为游客提供培训场所、餐饮和住宿服务,带动服务业发展,2018年以来,共接待游客30余批700余人,实现旅游服务业增收18万余元。

熊光斌高兴地说,新引进的16头小耳朵猪快要下崽了,明年规模可到100多头。2016年,村里积极争取65万元项目资金投入,建成标准化猪舍及放养场3500平方米,组建了小耳朵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13户,养的猪不喂饲料,就地取材,喂玉米、野菜,收购价达25元/斤,文山城内零售价高达35元/斤。


为改善人居环境,村民拆掉村里的鸡舍,在树林里简单围挡养鸡。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项目对房屋外观进行美化、路面硬化、改造绿化设施、排管网建设等,熊光斌感慨地说:“现在,我们的房子美了,村子干净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越来越好了。能为国家、为百姓做点事是很幸福的,有生之年就要维护好界碑,守好边疆。我们有责任教育好下一代,把界碑维护下去,把边疆守下去。”

(记者 郭韦)

(编辑 侯佑琴)

(审核 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