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苗族服饰的“蜕变”:从"小街子"融入“大城市”
发布时间:2019-04-22 16:20:26 阅读 17884
"人心齐,泰山移。"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在文山市三鑫商贸城有这样一条街--"苗族服饰一条街"。"苗族服饰一条街"顾名思义,是一条以苗族服饰为主,兼营壮族、瑶族等民族服饰的特色街。
还未走进"苗族服饰一条街",就能看到楼道墙上的民族宣传图案。走在"苗族服饰一条街"上,虽然目前是淡季,但大部分店铺都开门营业,各家墙上挂满各具特色的苗族服饰,此外,还有民族特色的背带、抱枕、小人偶等商品。市场里,店家或在耐心地向客人介绍,或拿着手机对着衣服拍照,或埋头坐在缝纫机前专心制作……
正在缝纫机前专心工作的是杨绍梅的丈夫,他娴熟的缝纫技术让记者目瞪口呆,只听见缝纫机嗒嗒嗒的声音,一条条具有苗族特色的花边就被缝在了布上。看到记者惊讶的表情,杨绍梅告诉记者,苗族的服饰都是纯手工制作,所以苗族同胞不分男女,都会使用缝纫机。"现在固定在这里,方便客户上门来拿货。"杨绍梅说,以前起早贪黑的赶"小街子"(乡村集市),风餐露宿,顶烈日,冒严寒,历尽艰辛;后来也在文山城区租过门面,但门面租金贵,而且顾客不容易找到。
"现在是淡季,顾客不是很多,大部分顾客都通过微信下订单,我们做好后再通知他们过来取货。"杨绍梅跟记者介绍,她2013年就入驻了"苗族服饰一条街",在这里,店铺的房租比商贸城其他家便宜,比外面的更便宜。"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后就是旺季,旺季之前我们就开始设计服装款式,这里都是做苗族服饰的,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杨绍梅说,一年下来,能有10多万的收入,服饰远销美国、越南、泰国等地。
"当时永通社区大龙潭的苗族大部分家里土地都被征用了,失地后无法进行传统劳作,对收入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当时苗绣都处于农户自发的分散经营,不成规模更称不上产业,所以才决定打造'苗族服饰一条街'"。文山市永通社区党委书记陆永艾说,社区主动与三鑫商贸城的老板协商铺面,刚入驻时给予20%的租金优惠,开始只有8家愿意进来。后来,通过在电视台、网站、报纸等媒体宣传,还请来专业摄影师免费对商户的产品拍照。商户们比较配合,身着自己制作的衣服,又当设计师又当模特地为自己商铺拍广告宣传造势。现在,"苗族服饰一条街"已经有130多家入驻,名气越来越大。
"苗族服饰一条街"的形成,改变了苗族服饰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把根植农村的苗族服饰从"小街子"融入了城市。"苗族服饰一条街"只是文山州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而今,行走在文山州的大街小巷,给人一种置身于美丽画卷之中的感觉。人们看到,在这座城市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各族儿女,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绘就美好的蓝图,共同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记者 骆丽)
(编辑 郭韦)
(审核 李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