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用“西畴精神”固本培元铸魂育人
发布时间:2023-03-24 15:16:05
——把“西畴精神”的研究与实践、应用与发展结合起来,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自20世纪90年代起,西畴人民面对恶劣的生存发展环境,在摆脱贫困的长期奋斗中,孕育形成以“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内核的“西畴精神”。文山学院把“干”字当头作为弘扬和践行“西畴精神”的核心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载体方式,用“西畴精神”固本培元、铸魂育人,以“文院之干”的拼劲团结奋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提升学校思政教师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点要求,组织思政教师开展学习弘扬“西畴精神”实践研修活动,到西畴县岩头村、三光村等地,与“西畴精神”典型人物新“愚公”李华明、“拼命三娘”谢成芬、“炸石造地”第一炮刘登荣、“年轻党员老同志”刘超仁、“草莓妈妈”张贵相等近距离接触,以“西畴精神”滋养师生的精气神。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新时代“西畴精神”融入思政课。在理论教学上,通过《形势与政策》课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开展了《弘扬西畴精神 实干造就梦想》《发扬西畴精神 决战脱贫攻坚》等专题讲座。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结合“西畴精神”,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中挖掘“西畴精神”的哲学意蕴。通过“西畴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使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
引导学生心智成长,思政课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授课方法和形式,引发学生对“西畴精神”所蕴含的哲学原理和价值观的共鸣。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实现学习宣传“西畴精神”常态化。邀请“西畴精神”宣讲团进校园,用鲜活的新时代奋进者事迹感染学生;组织学生代表参观“西畴精神”实践教育基地,进行“西畴精神”现场教学等。
为推进“西畴精神”进校园,文山学院与文山州第一中学、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文山实验小学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基地。文山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修中心在文山学院挂牌成立。学院教师以《“西畴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堂》为主题,为文山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做专题培训。
“西畴精神”是源自边疆群众的实践,凝结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精神和智慧。文山学院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和为边疆基层培养人才的实际,创新劳动育人模式,将“西畴精神”融入劳动教育,把“坚持党的领导”“扎根边疆和基层”“苦干实干”等劳动精神和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西畴精神”包含有丰富的“敢为人先”和在逆境中创造条件的劳动范例。在校内,通过将“西畴精神”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在思想上和知识上促进学生形成辩证思考、科学精神。在校外,通过让学生到文山学院西畴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体验橘子、百香果等农产品生产的土壤改良、育苗、扦插、授粉、施肥、剪枝等集技能与体力为一体的劳动过程,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
为挖掘和丰富“西畴精神”教育教学资源,确保学习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学院着力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搭建研究平台,全力拓展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空间。
建基地,搭建“西畴精神”实践教学基地。以“西畴石漠化展览馆”为依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踏上“绝壁天路”,参观“三光片区”“五保台地”,聆听“西畴精神”主要代表谢成芬女士的现场演讲,观看以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李华明为原型的微电影《最后一公里》,使学生通过劳动体验,产生劳动情感的共鸣,见证劳动精神的伟大,逐步形成对劳动的价值认知。
办中心,整合校内育人资源。成立文山学院“西畴精神”研究中心,为学院研究、传承和弘扬“西畴精神”提供平台。聘请英模、先进人物为特聘思政课教师,深入开展“西畴精神”学习交流活动。近年来,学院围绕“西畴精神”共有11项课题立项,其中3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省社会科学课题,7项校级课题。同时,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委托,文山学院正在积极撰写“西畴精神”的大、中、小学阶段的地方特色教材和漫话“西畴精神”,为“西畴精神”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撑,为深入学习弘扬“西畴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文山学院持续选派10名精兵强将驻砚山县者腊乡,巩固提质脱贫成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劳实干、敢为人先、以民为本”的“西畴精神”内涵深深烙印在驻村队员心中,成为他们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艰苦奋斗”铸魂,当好基层党建指导员。学院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与者腊乡7个行政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实现以共建深化创新、以党建推动发展,不断提升校地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自强不息”逐梦,当好强村富民领航员。积极探索“党建+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种植万寿菊700余亩,种植辣椒1500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稻田养鱼、养牛等项目壮大产业发展;引进云南雄图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元宝枫1000亩,完成1300亩坡改梯提质改造项目。“勤劳实干”聚力,当好基层治理战斗员。创新“党建+网格+网络”措施,推行“支部包村、党员包人”网格制,利用微信群、抖音等新兴媒体,提升社会治理成效;完善执行村规民约,形成村民自治;创新“党建+智慧乡村”治理模式,实施“智慧乡村”项目。“敢为人先”凝心聚力,当好“西畴精神”宣传员。探索创新宣讲路径,通过思政课堂宣讲、小喇叭宣传等方式宣传阐释好“西畴精神”。
今后,文山学院将进一步整合校地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教学宣传科研合力,积极拓展“西畴精神”学习践行的广度、挖掘“西畴精神”研究阐释的深度、提升“西畴精神”宣传弘扬的高度,做好“西畴精神”的践行者、讲述者、传承者,把“西畴精神”的研究与实践、应用与发展结合起来,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中共文山学院委员会)
(编辑:刘梅 排版:向传帅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