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普法强基补短板 | 文山市用好红色阵地唱好普法“合唱”
发布时间:2023-03-28 10:49:44
文网讯 文山市将法治元素与红色文化、群众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构建洒戛竜村红色普法阵地、锻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普法宣传队伍,从而唱好普法“大合唱”,推进法治建设扎根铸魂。今年以来,组建基层普法骨干队伍7332人,开展普法师资培训11期,深入重点地区开展普法109次,编排法治文艺节目57个,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
打造红色普法阵地,让法治文化厚植于心。将法治文化融入旅游小镇建设,依托村委会驻地、集市周边等场所,打造沿线普法宣传特色品牌,分类设置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宣传栏、绿化带法治标牌、法治文化名人、法治对联等,宣传内容涵盖弘扬法治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等,通过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方式,做到“法治宣传在身边、法治教育在时刻”。
锻造“永远不走”的宣传队,让法治堡垒底色更亮。组建一支由村“两委”干部、回乡干部、法律顾问、网格员、驻村辅警、“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的“永远不走”的法治宣传队,并对宣传队做好法治培训,确保队伍做到“三懂三会”(即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懂调解技巧,会预防、会排查、会调解)。发挥“一人懂法全家学法”的带动作用,从每个家庭选出一名“明白人”做好法治培训,带动家庭成员学法。组建民间“巾帼”文艺队,将法律知识融入文艺表演中,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为普法增添色彩。
唱好普法“大合唱”,让法治精神落地生根。推出“法治宣传上指尖、普法读物上夜校、法治教育下院落”系列活动,全面铺开普法宣传。依托村组交流微信群、村委会驻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委会服务窗口等,采取“普法+互联网”“普法+小喇叭”“普法+窗口”等方式,让法治宣传上指尖。通过开办普法夜校,开列普法清单,采取“每课学一法”的形式,强化法律知识学习,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结合“网格起底、走访服务、法治宣传”全覆盖和“四必到”“五必访”解民忧活动,梳理重点普法区域,建立初中文化程度以下青壮年、三留守、矛盾纠纷当事人等16类重点普法对象名单,分类施策,采取敲开门“面对面、零距离”的方式,精准提供法律服务。
(苏妍)
(编辑:侯佑琴 排版:李法楠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