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全国百家党媒看柳州 | “一江水”:水清冠绝三百城——工业柳州夺得全国水质“三连冠”之路

发布时间:2023-04-03 16:30:37  

一江碧水穿城过 全媒体记者 黄蕊 摄

柳江清清迎客来。今年以来,纷至沓来的外地游客,在柳州水上公交站台上排起长队,花3元乘船观赏奇山秀水。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笔下的柳江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1200多年后,柳州人这样呵护“母亲河”柳江:精心绘制“护水图”、念好“治水经”、续写“兴水记”,自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夺得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第一名。

柳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令人惊叹的工业柳州山水画卷徐徐展开。

护水:连续三年夺魁

柳州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境内河流包括柳江等35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0条。上世纪下半叶,柳州工业飞速发展、声名鹊起,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1974年,市计委下设“三废”办,有3名编制,柳州开始有专门机构负责生态环境事业。

“工厂沿江而建,有些废水排入柳江。”在柳州环保战线奋斗了近40年的杨崇毅,对每一年的柳江历史最低水位、平均流量等烂熟于心,因为“水少了,麻烦就来了”。

让柳州老一辈环保人担心的“麻烦”渐渐地没有了——市政府先后对城市饮用水保护河段22公里内的34个排污口进行截流,整治559家“散乱污”企业,清洁化改造了40家重点行业企业,柳州各监测断面水质长期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自2019年,生态环境部定期公布全国3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柳州始终名列前茅,并在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三年夺得全国冠军。

柳州是座重工业城市,发展工业必定产生废弃物。在治水这件事上,柳州牢牢牵住“工业排放”这个牛鼻子。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柳州工业总产值增幅达30%以上,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从每年1.2万吨减少至每年900吨,入河工业污染物减排幅度90%以上。

为了让企业排放过程中的监测数据更加精确,最近三年,柳州市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在原有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新建了柳州市企业污染源全过程管控项目。实时掌握各站点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参数和监测数据,并接收智能分析引擎的分析结果。

柳州人“护水”,是精准突击。2021年,我市投用了专业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柳港绿水01”,对柳州中心港区和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工程施工航段进行污染物接收,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全送岸”。

治水:关注“第一声哨”

从全国水质排名前十的情况看,各地之间差距非常小,水质稍有波动就会影响排名,柳州持续保持第一的难度很大。

面对污染防治叠加的压力,柳州治水制度愈加完善——坚持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筑牢祖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中之重,持续出台了《柳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15个水环境治理方案和规划文件。并于2021年10月颁布实施第一部水环境保护地方法规《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筑牢保护柳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法治屏障”。

柳州人用一部手机就能知晓水质的实时情况。最近三年,我市持续构建和完善水环境预警体系,目前已形成“1+6+10+1”水质监测网络(即1个控制中心、6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点、1台水质应急监测车),能全天候在线监控流域水质变化情况,并实现了精准监测溯源和预警预报。

2022年第一季度,因为一条二级支流——石榴河的水质下降,柳州水质排名从全国第一降至第六。

“哨声”响了!马上见行动——我市在鹿寨县建设了广西第一套水环境大数据精准监控溯源系统,在石榴河设置7个监控点位,实现对水污染物进行精准监测溯源和预警预报。

近年来,柳州持续推动“区内+区外”跨区域协作机制的落实,与桂林、来宾、河池签订《红水河柳江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与贵州省黔东南州建立都柳江流域市(州)级跨区域环境联合交叉执法、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突发水污染事件协作等机制,实现流域共同保护、上下游共同治理。

兴水:全民参与

柳州人的“兴水文章”,写在了日常生活中。

位于柳州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有很多少数民族世代居住的村落,世代相传的村规民约对村民具有较大影响力。这几年,“不准围河放养禽畜”“禁止毒鱼、电鱼、炸鱼”等保护河流生态的内容,被诸多村屯主动列入了村规民约。

2月5日一大早,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渡口,一群中小学生排队登上新学期第一班渡轮。在渡轮上,柳州海事局的两名执法人员给孩子们上了开学“第一课”,内容包括渡运安全和水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市通过持续开展全民环保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发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类志愿者5.2万名,每年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巡河护河”等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100多次,参与人数5000多人(次),实现了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历史性转变。

2022年,柳州开始对柳江流域开展“生态体检”,启动新一轮入河排污口排查和溯源、柳江流域生态调查与健康评估工作。一年来,柳州排查岸线长度800多公里,涉及流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1100多个。

柳州连续三年夺得地表水质全国第一,背后有一道渐渐成形的风景:保护“母亲河”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柳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粟桂利)

(编辑:吕静 排版:尹颖 二审: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