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全国百家党媒看柳州 | “一碗粉”:色香味美写惊奇——看柳州将小米粉做成大产业的特色之路

发布时间:2023-04-03 16:36:14  

这个春天,柳州很热闹。

全国各地的食客老饕从天南海北奔赴柳州,只为寻味一碗粉。这碗粉,酸、辣、鲜、爽、烫,回味无穷,被誉为“可食用的城市名片”。这碗粉,就是成功“出圈”、“圈粉”无数的“网红”小吃——柳州螺蛳粉。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考察了解螺蛳粉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总书记称赞道:“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

谆谆嘱托,催人奋进,柳州全力以赴把柳州螺蛳粉产业打造成地方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体系健全的现代特色产业。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2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00.71亿元,同比增长19.75%。“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已跻身中国地理标志100强榜单,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2021年,“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缘起:

食螺历史可追溯到2万多年前

在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有一个展陈区域总是吸引游人驻足。

它从大龙潭鲤鱼嘴遗址的螺蛳壳堆积层复制而来,再现了“史上第一拨吃螺蛳的人”的食螺场景。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馆长蒋远金介绍:“这些螺蛳壳已有21000多年历史,可以说柳州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就是一段采集食用螺蛳的历史。”

食螺文化在柳州源远流长,孕育出形式多样的食螺生意。据考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螺蛳粉在柳州谷埠街一带的夜宵摊兴起。市民林超贤在谷埠街住了几十年,据他回忆,当时,一些食客要求夜宵摊主将米粉放在螺蛳汤中,于是,螺蛳粉于偶然之中就此诞生。

经年累月,香飘万里,这碗粉俘获了越来越多食客的心。2008年,“柳州螺蛳粉制作工艺”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5月,柳州螺蛳粉亮相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更是引发了火爆效应。

可“粉好吃带不走”,成为困扰柳州螺蛳粉产业化发展的难题。如何将这碗粉从“现煮堂食”变成“袋装速食”,进而走向全国?

2014年底,第一家袋装柳州螺蛳粉企业在柳州诞生,获颁编号为“0001”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袋装柳州螺蛳粉自此出现在大众视野。

发展:

以工业化理念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

柳州是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的基因在柳州人的血液中奔流不息。就连对待小小的一碗粉,柳州人也要用工业化的理念和思维,把它做成大产业。

在袋装柳州螺蛳粉诞生后不久,柳州就明确了“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即编制一个规划、讲好一个故事、严格一个标准、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设立一个柳州螺蛳粉检测中心),先后出台了促进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等系列配套文件,在资金投入、税费减免、基地建设、创新研发、品牌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全方位扶持柳州螺蛳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并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2015年6月,柳州市成立柳州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制领导小组,组织起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柳州螺蛳粉》。次年5月,这一标准正式施行。自此,袋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就有了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解决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2018年2月,柳州螺蛳粉检验检测中心(现为柳州螺蛳粉质量检验中心)挂牌,基本覆盖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的检验需求。

同年,柳州获得“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柳州螺蛳粉只能柳州造”。通过开展商标国际注册,目前柳州螺蛳粉在22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保护。

近几年,柳州紧紧围绕螺蛳粉生产制作这个核心,通过贯通种养、产供销各个环节,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1+1>2”的规模化效应,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至今,柳州市已建成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特色小镇、螺蛳粉电商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吸引原料供应、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10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

今年3月,市商务局提出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六大行动”,通过实施“强品牌”行动、实体餐饮店提升行动、原材料品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市场拓展行动、扩大出口行动、产业数据平台建设行动,进一步推动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现象:

“网红”变“长红”

3月21日,正值春分,是竹笋打理的最佳时期。

踏入竹林,满目青翠。在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示范基地3000亩的麻竹林里,笋农正在砍伐老竹,以待新笋破土。这些新笋长成后,将被送往加工企业,制成酸辣浓郁的酸笋,落入鲜亮的螺蛳粉汤中。

“快快快,要排不上队了。”“今天我一定要‘打卡’这家螺蛳粉店。”这个春天,这样的对话,在柳州各家“网红”螺蛳粉店门口常听到。

点开各网络社交平台,“柳州螺蛳粉探店攻略”“柳州螺蛳粉地图”“螺蛳粉吃法教程”等话题频上热搜。不少游客打“飞的”来到柳州,拖着拉杆箱排队嗍粉,成为柳州街头独特一景。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响应。柳州推动“螺蛳粉+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旅游景区、螺蛳粉特色小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今年3月,柳州更是推出柳州螺蛳粉特色公交专线。游客坐上嗍粉公交专线,就能直达“网红”螺蛳粉店。

小米粉,大产业。柳州人把一碗粉玩出了生活的深度,也创造了城市精神的高度。

柳州人有共识:唯有以工业化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走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子,才能让“网红”变“长红”,才能在若干年后的柳州街头,还能听到这句“老板,来碗螺蛳粉,加辣”!

(柳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韦斯敏)

(编辑:吕静 排版:尹颖 二审: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