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麻栗坡:44棵古树搬了“新家”
发布时间:2023-04-07 16:57:39
文网讯 近日,中交二航局昆明分公司天保至麻栗坡高速路项目联合党支部历时8个小时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31棵野生大叶黑桫椤和13棵野生金毛狗迁地移栽保护工作,44棵古树为推动沿边经济建设搬了“新家”。
“大叶黑桫椤”和“金毛狗”同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本身具有较高的生态科研价值。“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们的踪影,它们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迁地移栽管护难度较大,至少需要进行2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专人监督管护、科学养殖,待树势恢复,抵抗力增强,逐步适应移栽地环境条件后,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存活。”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区技术人员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在麻栗坡县境内天麻高速项目沿线用地范围内零散分布着43棵野生大叶黑桫椤和13棵野生金毛狗,而首批需要“搬家”的44棵古树则主要分布在麻栗镇豆豉店村委会大塘子小组和天保镇小寨村委会福田小组境内。
“为保证‘活化石’安全搬家,在迁地移栽前期,我们综合分析了古树的原生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空气湿度、太阳光照、土壤成分和年降水量等属性,在遵循‘气候相似、生境相似、可操作性’迁地保护原则的前提下,经多方考量最终决定把它们的‘新家’安置在麻栗坡县州级自然保护区实验林区。”中交二航局昆明分公司天麻项目联合党支部书记杨军介绍,按照“一树一策”的原则专门制定了古树迁地移栽方案,找到了当地移植专业队伍,最大限度维护了移栽古树的完好性和安全性,有力提高了古树移栽成活率。
开挖筑巢、土球采挖、树冠修剪、保水保温、包裹捆扎……在老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项目部10余名青年蓝马甲志愿者按照备穴工艺流程耗时3天提前完成“筑巢”,在古树移栽前为最大限度降低盗挖风险,项目联合党支部5名党员职工根据移栽植株现有定位和标记,主动深入山林深处以“监守员”的身份进行24小时蹲点轮班值守。在古树起挖迁移中,配合移植专业队伍把修剪结束的古树从山林深处通过“人抬、肩扛、背背”等方式运转到公路平整地段,在“搬家”途中,数名蓝马甲志愿者化身“安全小卫士”提供全程安保押运,确保古树“搬家”处于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监护。
麻栗坡地处云贵高原,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海拔高差大,植被类型多样,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条件,县域内保存了老君山和下金厂两片面积较大、保存相对完好的原始森林,根据麻栗坡县林草局提供的《麻栗坡县常见野生植物图鉴》得知,麻栗坡境内光是有记录的常见野生维管植物就有181科1092种,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6科80种,裸子植物8科16种,被子植物147科996种。
(费建武)
(编辑:唐雪娇 排版:李法楠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