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普者黑景区开启春日研学游 探索湿地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11 16:41:26  

文网讯 4月4日、5日,普者黑景区依托“教育+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市场火爆的趋势,结合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首次推出青少年研学实践旅行,开启了普者黑“游”“学”旅程。

此次研学实践旅行,以生态文明教育、普者黑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科普、民族文化学习及体验等内容为主题,通过体验式、沉浸式、创新式的“游”“学”方式,引导青少年从书本走进生活,从课堂走向自然,通过湿地知识科普教育,探究奇妙的湿地文化,领略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了解普者黑的自然和人文风光、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传承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青少年们业余生活和视野。

普者黑游客中心民族文化展示厅,展示了丘北县壮、苗、彝、回、白、瑶六个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民族歌舞文化等民族文化。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同学们快速融入到新环境,了解民族风情文化,领悟“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义和重要性。孩子们将听到的知识点认真记在小本子上,表示要给身边的同学分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知识。

天鹅湖景点内,同学们漫步山水田园间,领略普者黑神奇的喀斯特地质构造,学习孤峰、湖泊、溶洞等知识,并通过栽培植物、制作标本等方式了解湿地动植物的概念、类型、特征、生态功能等知识。通过研学活动教会青少年们爱护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在“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第一村”——仙人洞村,同学们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弦子舞,在欢快热烈的舞步里传承民族文化。丘北彝族弦子舞2013年10月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阿哥的弦子响,阿妹的脚板痒”, 丘北彝族弦子舞承载着彝族许多生产生活的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使大量原始农耕礼仪、节日习俗、民族服饰一脉相承并得以保持和延续。弦子舞中独具民族特色且趣味十足的苍蝇搓脚、三步弦、大鹏展翅、老牛擦痒舞步渲染了现场欢快的气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向来是国人推崇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随着研学游热度的不断攀升,普者黑以此为契机,紧抓暑期客群流量,以风景名胜区、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等资源为研学旅游空间,深度挖掘与研究资源的知识性内涵,不断融合景区以及周边教育、文化、旅游等,拓展产品内涵,通过新内容、新方式,讲好普者黑的故事,传播文化和旅游的深厚内涵,增添研学游的活力,让普者黑成为一个具有知识链价值的景区。

(普者黑景区)

(编辑:郭韦 排版:李法楠 二审: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