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坐上科普大篷车,让科学的种子种心田
发布时间:2023-04-12 15:28:50
播撒科学的种子
——文山州科普大篷车工作综述
一辆辆行驶在边疆城乡、企业、学校的科普大篷车,成为壮乡苗岭一道独特的风景,如同一个个为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流动科技馆”,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自治州的红土地上。
近年来,州科协认真履行“四服务”职能,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和省州实施方案为统领,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增强科普服务能力为重点,依托科普大篷车等科普平台,努力在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科学素质上践行科协使命,并取得成效。截至目前,全州科普大篷车开展“五进”活动306场次,行驶3.9万余公里,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册),服务基层群众18万余人次、受益青少年13万余人次。
狠抓管理强效应
州科协和各县(市)科协把加强科普大篷车管理和运行使用作为重要日常工作,严格执行科普大篷车管理有关规定,从车辆调配使用程序、人员安全教育、车载器材维护、操作讲解培训等各方面抓起,确保科普大篷车规范化高质量运行。
注重整合资源,延伸服务形式,积极与气象、农业、应急、卫生、防疫、高校等部门及有关学会联合,推动科普课堂、“科普文山走进田间地头”现场直播、应急演练、疫情防控、科技小实验、“机器人竞技超变战场”、无人机飞行体验等科普活动与科普大篷车及其展品资源有效融合,联动开展科普宣传教育,让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在参与各种科技竞技游戏、科普活动和应急演练中互动体验,激发其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升动手创造和自我防灾减灾知识水平、能力。并以重要节点和重大活动为契机,统筹调动全州16支科普志愿服务队和9辆科普大篷车及各种展品资源,根据需要组成大小编队,开展科普大篷车联合巡展活动,促进资源共享,拓展巡展活动的内容和规模,有效提升科普大篷车的宣传质量和放大效应。
由于工作成效突出,文山州科普大篷车工作先后被中国科协科普部表彰为“明星车队”,被评定为云南省科普大篷车首家省级资源共享中心试点单位,1名同志被授予“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优秀个人”称号等。
聚焦重点优服务
将科普大篷车科普宣传活动融入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在州级积极整合资源,打造文山筑梦科普实验基地、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高原特色种植研学基地、青少年水果种植研学基地、中草药科普研学基地,依托基地和科普大篷车开设科普宣传教育第二课堂,面向青少年开展各类科学知识普及科技创新、研学实践教育等活动,深受广大青少年及家长好评。在青少年高原特色种植研学基地揭牌当天,科普大篷车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采用展览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就地开展现场科普体验教学,向学生介绍常见蔬菜的品种和植物的种子,带领学生制作种子贴画、体验科普大篷车车展教具的神奇魅力。
紧密结合各地特色农业发展和群众种养殖科技需求,针对不同农时季节产业培育科技投入重点,从种子选育、栽培方法到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开展科普大篷车科技下乡宣传活动,进行“分餐式”科普培训,为农民群众送实惠,助力全州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近年来,依托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全州共组织300余名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在100多个乡镇(街道)围绕三七等中药材、水果蔬菜、木本香料等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及田间管理和非洲猪瘟预防、禽流感防治关键技术等内容进行授课,使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即学即用。
在州科协组建文山州科普志愿服务总队,由州少数民族科普服务队作为协调单位,联合相关部门及8县(市)分别组建16支分队,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融合科普大篷车宣传积极开展联合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与卫生健康服务队共同开展“红袜子”科普志愿服务行动,以“生命健康”为主题,深入农村开展义诊活动。走进群众家中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义诊,现场把脉开方,解决山区群众求医路途远看病难的问题。手把手向群众现场讲解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术,向群众宣传保健知识、开展慢性病健康指导,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同时,科普大篷车还针对一些边远落后村寨群众封建思想残存和法治观念淡薄的实际,融入科普宣传开展反邪教和普法教育等活动,引领群众学科学破迷信守法纪的好风尚。
围绕中心显作用
围绕省、州关于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决策部署,启动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科普长廊建设,开展“科普大篷车联合边境行”活动。
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和强边固防任务,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将“双语”科普有效结合,录制和播放科普“双语”光碟、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开设“双语”科技培训班、科普大篷车进边境学校等,把科技知识以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到少数民族群众及青少年中,助力提高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打造体现文山民族特色品牌科普宣传活动,让科普大篷车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围绕州委、州政府开展防学生溺水和“少年儿童之家”建设决策部署,州科协主动融入,制定科协系统助力防学生溺水和“少年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方案,以科普工作队和大篷车为主力军联合教育、公安消防、应急等部门和学校,将科普大篷车开到水库边、河边或“少年儿童之家”,将地震防灾自救、青春期知识、气象万千变化等科普知识和法治宣讲融入课堂,让青少年在现场体验教学中逐步学会防灾减灾、应急急救处理等基本科学技能,树立法治意识。截至目前,州科协共开展防学生溺水救援,自救、抢救应急宣传演练20场,防溺水等科普教育活动36场,精心制作防溺水音频视频各1个和《预防溺水知识手册》《生活安全应急读本》等十余种宣传资料600余份,发放“防溺水安全知识一封信”1000余份、相关宣传资料8000余份。
(朱伟 李茜)
(编辑:刘虹 排版:李法楠 二审: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