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拼经济 文山在行动 | 广南县底圩乡:一抹茶山绿 一业乡村兴

发布时间:2023-04-24 16:32:02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茶叶,一方茶叶致富一方百姓。近年来,广南县底圩乡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抓牢“生态茶园融合示范区、特色水果产业示范乡、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示范区”三个发展定位,做强“底圩茶”品牌,促进当地乡村振兴。

山上采茶忙

“来采茶喽!这边还有茶!”眼下进入了春茶采摘的收尾时间,在底圩乡叮当茶山基地,三五成群的茶农穿梭在茶山上,娴熟地采下嫩叶放入茶篓中,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底圩乡以底圩、普盆、普龙为主产区,有效管护16.8万亩茶山,干茶产出量为5769吨,产值高达3亿元,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常年外出务工的游子返乡管理、守护茶山,守住当地生态和独特优势资源的同时,也实现了增产增收。

王红丹大学毕业两年后,毅然放弃了城里的高薪职业,带着情怀回乡发展茶产业。“我家采了二十多天春茶,采了1800多斤茶叶,卖了近9000元,我觉得这比在大城市打工强得多。”王红丹表示,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底圩茶代言。

山下制茶香

走进广南县高原特色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工厂,一股清香扑面而来。10余名茶厂工人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按照杀青、散热、揉捻、干燥等程序通过流水线机械化生产,抢抓春茶上市的时机。

据了解,2022年公司新成立后便引进鲜茶加工产量达300吨的生产线,节能高效的装备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的茶叶加工机械为制作绿茶、红茶、白茶生产标准提供了有力保障,并依托当地底圩茶的独特品种资源,产出干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口感花香蜜韵、柔甜醇厚,深受消费者喜欢。

公司负责人王朝永介绍,今年春茶开采以来,茶厂共收购了16吨鲜叶,做成红茶、白茶销往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目前市场供不应求。

今年以来,随着全乡35家合作社和34家作坊全面复工投产, 群众采茶制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农建文就是其中一个。他多年在外务工,由于没有技术,只能在建筑工地做工,每个月只能领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到了年底都没有结余。2021年以来,农建文选择返乡从事茶产业生产,学习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自家茶园,并多次通过外出学习制茶技术,在公司里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

“我家有20多亩茶山,一年能采收4000斤左右茶叶,卖到茶厂就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我自己又在厂里面上班,一个月工资5000元,一年下来能有8万元的收入。”收入增加了,农建文感觉未来的日子很有盼头。

目前,公司稳定就业人数有20余人,季节性用工100余人,人均增收3万余元,去年带动茶山有效管护3200余亩,涵盖周边3个村小组600余名茶农。

茶韵飘香话振兴


底圩乡拥有近400年的茶叶种植历史的,“底圩茶”依靠当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衍生出了源远流长的底圩茶文化。在底圩小学,随处可以见到茶文化的宣传栏,学校通过讲述茶故事、开设茶艺礼仪课程等方式,将底圩茶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底圩茶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们将做好‘品牌化’这篇文章,改进老旧的生产模式,积极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做到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通过产业振兴助力整体乡村振兴。”底圩乡党委书记朱永亮表示,下一步,底圩乡将积极引进知名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地探索农文旅融合的立体产业模式,丰富整个产业业态,延伸产业链条。

(记者:张磊 项兰星 通讯员:王家庆)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二审: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