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广南:牛“保姆”让肉牛产业更牛
发布时间:2023-04-26 11:13:51
产业保姆正在为牛看病。胡俊 摄
“最起码一天要打一针,至少要打一个星期,再用高锰酸钾、双氧水给它消毒……”在董堡乡木厂村,牛“保姆”畜牧技术员正在为牛看病。
养殖户告诉记者,他养殖的几头牛这几天不吃草料,便立即向他的“产业保姆”求助,并及时得到了帮助。
养殖大户得到“产业保姆”的帮助后乐开了怀。胡俊 摄
董弄村木厂村小组养殖户赵太庆说:“牛生病了,打电话去向他们咨询,他们都会及时指导我们处理,处理不了的,他们也会及时赶来帮忙。”
刘林深虽然是该村的肉牛养殖大户之一,但养殖方式却比较传统,自从配备“产业保姆”后,刘林深逐渐跟上了科学养牛的步伐。
“他们家养的牛较多,圈舍不达标,通过我们的技术指导与改进,基础建设达到了要求与标准。在养殖技术方面,通过‘保姆式’进行辅导,他们有了很大的进步。”广南县董堡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产业保姆)郑维超说。
“产业保姆”为刘林深规划改造圈舍,手把手教他科学养殖方式,让刘林深养牛的信心倍增。“以前我们的养殖技术不好,‘保姆式’的技术指导对我们的扶持很大,教会我们怎么饲养,每一头牛吃多少饲料?要用什么方法把牛催肥?有他们这样服务,我们的牛越养越多,收入将会更加可观。”刘林深高兴地说。
规范化的牛圈。胡俊 摄
今年以来,广南县董堡乡切实落实肉牛产业倍增计划工作,将董弄村委会木厂村打造成“党建引领+绿美村庄+肉牛产业”试点村,为各养殖户制定“一乡一特”高峰牛产业到户明白卡,认真分析各养殖户养殖现状、发展目标及享受政策等等,还为每户养殖户配备一名“产业保姆”。此外,董堡乡还成立工作专班组,将办公地点设在村上,搬到养殖户家中,拔点作战、蹲点协调,对上坚持每日一联系、每周一汇报、每半月一邀请、每月一蹲守,对下要求每日一汇报、每周一晾晒、每半月一约谈、每月一调度,以对上对下“8个1”推动肉牛产业倍增计划落地见效。
图为董堡乡高峰牛产业到户明白卡。胡俊 摄
目前,董堡乡第一季度共有肉牛养殖户1117户,肉牛动态存栏6550头,能繁母牛2948头,犊牛651头;出栏316头,户均增收1.2万元;规模养殖户从2022年的57户增加到93户,增幅63%;第一季度能繁母牛、犊牛奖补资金38.6万元,收取产业保险18.6万元。
“董堡乡党委政府以‘你们尽管放心养牛,其他交给我们’作为承诺,为每位养殖户提供一名‘产业保姆’,积极主动上门宣传政策,提高入户指导规划和金融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广南县董堡乡人大主席邓照永表示,“我们结合每户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建设方案并全程跟踪指导,改建或扩建一批化粪池、堆粪场等配套附属设施。以户带户、村带村、片带片、面带面,点线面体的发展模式,筑牢全乡的肉牛养殖产业网。”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胡俊 刘晓泉)
(编辑:毛雪勰 排版:王南 责编: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