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明天起,这些线上文化活动等你来嗨!
发布时间:2023-04-30 17:28:05
繁荣群众文化
享受文化生活
参与文化活动
激发文化热情
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群众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营造欢乐和谐的节日氛围,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文山州文化馆将在线上开展丰富多彩的“五一”群众文化系列展播活动。
活动一
活动名称:文山州文化馆2023年“五一”线上群众文化活动—— 全民艺术普及广场舞节目展播
时 间:2023年5月1日起至长期
内 容:此次活动共有壮族、苗族、彝族等4个民族的广场舞节目通过云南公共文化云平台艺术鉴赏进行线上展播。
一、壮族广场舞《壮乡晨韵》,舞蹈主要展现了壮族人民一天的劳作场景。壮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生来能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在生产生活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看吧,勒冒勒少用生产劳作中的打谷子、舂布、甩手巾等编成惟妙惟肖的舞蹈动作,踏着动感的节奏,使全身都得到运动,令人心旷神怡,舞出了健硕的体魄。听吧,他们唱着坡芽山歌赞美四季春耕秋收的喜悦,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苗族广场舞《芦笙欢歌》,这个舞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腰部旋转、胯部扭动、上肢舒展等难度动作,将平时苗族同胞吹芦笙、跳芦笙和耍芦笙巧妙的转换为肢体上的表演,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套路。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适合各年龄层的健身爱好者学习推广。
三、壮族广场舞《美丽壮乡》,是壮族人民在欢度壮族“三月三”节日而演变来的舞蹈,欢快的锣鼓擂出青春激情,紧张的旋律踏响春的消息,舞蹈以欢快的节奏、舞姿来表述他们的热情好客。
四、布依族广场舞《多情的布依》,布依族是一个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热情奔放,他们含蓄内敛。舞蹈《多情的布依》动作轻巧,舞姿优美,极具风格特色。
五、彝族广场舞《倮寨鼓声》,《倮寨鼓声》的释义是彝族(白倮支系)铜鼓舞中的祭祀性舞蹈。舞蹈娱乐与健身融为一体,古朴、善良、执着的彝家白倮人崇尚生命的永恒,感谢大山的怀抱,祈福日月阳光雨水。铜鼓响起来了,这是远古的回声,是岁月的绵延。古寨苏醒了,古寨沸腾了。他们从蛮荒走来、他们从远古走来,他们是大山深处的灵魂,是站在大山脊梁上生生不息的子孙。欢快的舞步古韵犹存,灵魂的歌唱祈祷神灵。他们的图腾在心灵深处,他们的欢乐是生命不息的源泉,他们的舞蹈娱乐与健身融为一体。古朴、善良、执着的彝家白倮人崇尚生命的永恒,感谢大山的怀抱,祈福日月阳光雨水。
铜鼓舞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二
活动名称:文山州文化馆2023年“五一”线上群众文化活动—— 云南省第五届群众文化"彩云奖"获奖节目展播
时 间:2023年5月1日至长期
内 容:此次活动,共有文山州文化馆在2022年荣获云南省第五届群众文化“彩云奖”的2个节目通过云南公共文化云平台艺术鉴赏进行线上展播。
《苗家幸福踏歌来》
一、音乐类获奖作品简介:《苗家幸福踏歌来》混声小合唱取材于文山地区传统的苗族古调在运用古歌的原始素材当中,寻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动机,然后对动机进行发展变化,既运用了传统的对位,卡农模进等创作手法,也融入了许多现代和声的色彩。主题在主调和复调的方式中进行演绎,用四部混声合唱的灵活性,表现出在速度上、音色上、动态上的对比,尽可能在保持古歌的原有风格上,结合现代音乐语汇进行展示,使古调得以升华,让古歌得以融入新时代的步伐,赞颂在党的领导下苗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拉起手、跳起舞,民族团结一心共同进步。
《守边情缘割不断》
二、曲艺类获奖作品简介:苗族曲艺巴腊叭《守边情缘割不断》以文山州边境苗族村寨一家三代薪火相传带领村民守边护边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
剧情开始,苗家山寨被评为了“边境小康示范村”大家欢天喜地,争相庆祝之时,“李奶奶”却表示要“告状”……剧情包袱层叠,丝丝入扣,有人、有事、有情、有趣。
最终通过“李奶奶”的“状词”和其他村民的深情告白,讲述了苗家好儿郎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守土固边镌刻进自己的骨血,自觉自愿带领村民世代守边护边,“放牛就是巡逻,种地就是站岗”,“村就是堡垒,家就是哨所,人就是哨兵”的感人故事。也为观众徐徐展开了一幅边疆人民“扎根边疆 心向中央”,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守护好神圣国土,维护好民族团结,共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梦相依同奋斗,建设美丽新家园的美丽壮阔画卷!
观看方式
1.点击云南公共文化云链接或扫码登录:
https://www.ynggwhy.cn/
云南公共文化云二维码
2.找到艺术鉴赏
3.观看赏析视频
(来源:“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编辑:冯欢彦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