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从彩云之南到东非高原 海拔千米散茶香

发布时间:2023-05-22 09:35:33  

茶,是人与天地对话的语言

茶,是人与自然邂逅的菁华

茶,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

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茶日”

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

一起到中国云南的布朗山古茶树林和东非高原肯尼亚内罗毕附近的茶园

领略茶的魅力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老曼峨寨采茶的茶农。(5月17日摄)

↑茶农在肯尼亚内罗毕附近的茶园采茶。(5月4日摄)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中国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之一,茶叶年综合产值逾千亿元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普洱茶发祥地之一

勐海县布朗山中的老曼峨海拔1600多米,是古老的布朗族村寨,距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

↑茶农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老曼峨寨采茶。(5月17日摄)

布朗族民众世代以茶为伴

↑炒茶师傅在云南省西双版州勐海县老曼峨寨炒茶。(5月17日摄)

采茶、制茶、饮茶已深深融入他们的生活

↑炒茶师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老曼峨寨炒茶。(5月17日摄)

在这里,茶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茶


↑茶农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老曼峨寨晾晒茶叶。(5月17日摄)

5月中旬的布朗山,茶林中仍能碰到唱着山歌采茶的茶农

↑身着布朗族传统服装的茶农走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老曼峨寨的茶林中。(5月17日摄)

当晨间云海散去,阳光喷薄而出

在古茶林中投下斑驳的影子,洒落在布朗族采茶姑娘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上

↑茶农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老曼峨寨采茶。(5月17日摄)

普洱茶属于云南大叶种茶

古茶树生长在云南的原始森林中,一般树高2-3米,有的高达10多米

需要茶农爬到树上采摘,也因此造就了一番独特的采茶景象



↑茶农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老曼峨寨采茶。(5月17日摄)

在老曼峨的古茶林中,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茶农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老曼峨寨采茶。(5月17日摄)

只有等采茶姑娘爬到古茶树枝头,才能一窥芳容



↑茶农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老曼峨寨采茶。(5月17日摄)

从中国出发,茶叶沿着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超过20亿人饮茶,茶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

↑工人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茶厂制作普洱茶饼。(5月18日摄)

↑茶艺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一个茶文化体验馆展示茶艺。(5月18日摄)

↑人们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一个茶馆饮茶。(5月18日摄)

肯尼亚中部地处东非高原,海拔1000多米的地带气候温润,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茶叶来到这片土地后迅速被人们认可、欢迎

茶叶目前是肯尼亚最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之一

↑茶农漫步在肯尼亚内罗毕附近的茶园。(5月4日摄)

蔚蓝的天空下

低垂的白云摇摇欲坠

掩映着一望无际的茶树铺成的绿毯

漫步于茶园之幽径

不时看到茶芽上留有未干的晨露

闪闪发亮

微风袭来

茶香芬芳

这里是肯尼亚的茶叶种植园



↑茶农在肯尼亚内罗毕附近的茶园采摘茶叶。(5月4日摄)

肯尼亚是世界最大的红茶出口国,小小的茶叶里承载了肯尼亚人对经济发展和生活的希望

↑工人在肯尼亚内罗毕附近的茶厂工作。(5月4日摄)

全球60%的茶叶由小农户生产,种茶制茶是重要生计来源

茶叶出口和茶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发展、减贫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人在肯尼亚内罗毕附近的茶厂工作。(5月4日摄)

肯尼亚的红茶茶汤色泽红艳明亮,口感醇厚甘甜

↑一名男子在肯尼亚内罗毕街角的餐厅饮用奶茶。(5月17日摄)

红茶早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普通的红茶茶包

与牛奶充分搅拌冲泡

浓烈醇厚 回味甘甜

↑人们在肯尼亚内罗毕一家餐厅倒奶茶。(5月15日摄)

↑一名男子在肯尼亚内罗毕街边饮用奶茶。(5月17日摄)

——————镜头对话——————



(来源:新华社)

(编辑:毛雪勰 排版:王南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