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熊平祥:记录“文山之变” 传播“文山之美”

发布时间:2023-05-26 15:51:01  

微信图片_20230525170120.jpg

       40年过去了,熊平祥仍旧清晰地记得24岁时第一次拿到“奢侈品”——一台海鸥120照相机拍下第一张照片时的感觉,欣喜、兴奋。之后几十年,不论是作为文山日报社摄影记者,还是退休后当选为文山州摄影协会主席,这份热烈成为了热爱,让他坚守初心、秉持信念,拍摄了大量记录文山发展的图片,并带领州摄影家协会会员,用每一张记录历史的图片,为助推文山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心怀热爱,跑遍文山州所有乡镇

作为文山日报社一名老记者,熊平祥从事新闻摄影创作30余年,先后担任美术摄影编辑、新闻摄影记者、时政新闻记者,长期负责州内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他始终以敬业执着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新闻“四力”,走遍壮乡苗岭,踏足全州所有104个乡镇,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文山发展进程中的精彩瞬间。

富宁县田蓬镇沙仁寨,是有名的“雷患村”。因为战争遗留的各种地雷,曾致使87名村民被炸伤残只有78条腿。2000年,熊平祥再次来到沙仁寨,以关爱之心拍摄下一组图片《沙仁寨——多少期待在心中》,记录下村民当时的生活状况,图片以整版的形式在《文山日报·七都晚刊》《都市时报》《海峡摄影时报》刊发,引起极大的社会关注。读者对边疆人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奉献感慨万千。因为这组报道,这个历经世所罕见创伤的边境小村寨,至今未被人遗忘。之后多年,熊平祥又多次去到沙仁寨,拍摄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精准帮扶,让这个饱受磨难的村寨涅槃重生。

行走七乡大地,熊平祥怀揣着热爱,也谨记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如果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距离不够近”。一次,砚山县岔路口路段发生一起非常危险的交通事故,一辆危化品运输车侧翻在路中间。熊平祥到达事故地点时,500米开外的地方有不少赶集返回的群众围观。当时是夏天,气温高,危化品有可能产生的爆炸危险一触即发。熊平祥手头只有一台配有标准镜头的相机,在远处根本拍摄不到正在抢险的消防救援人员。在民警、消防救援人员的协助下,他靠近现场,近距离拍下消防救援人员紧张抢险的全过程。事后,他拍摄的图片成为这次成功抢险最珍贵的图片记录。在场的人都说,除了抢险人员,没人敢离现场这么近,这位记者,太敬业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熊平祥关注的重点;民生小事,同样是他关心的焦点。当他听说文山城郊红坎坡垃圾处理场有个“垃圾村”时,马上同另外一名记者去到实地采访。经了解,是附近村民在垃圾堆放处理场捡各种可回收垃圾卖钱贴补家用。为方便捡垃圾,他们干脆在处理场上搭起窝棚,吃住都在“垃圾山”上解决。慢慢的,来这里的村民有了好多家,他们自称“垃圾村”。当天拍摄时,天气炎热,“垃圾山”本就恶臭难挡,不断运送来的新垃圾臭味更是让人无法呼吸。为了拍摄到最真实、最有冲击力的画面,熊平祥跟随蜂拥而上的村民,跑到正在倾倒垃圾的垃圾车旁,一边呕吐一边拍摄。《垃圾村的故事》报道获得极大成功,当地党委、政府迅速组织人员清理“垃圾村”,妥善安置村民。而熊平祥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落下一个毛病,闻到垃圾的味道就会恶心呕吐。

数十年如一日的新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一笔一画写,一帧一镜摄,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熊平祥多次受到州委、州政府表彰,2004年,被中共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首届“十佳记者”称号,2008年被州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云南日报》等发表新闻摄影作品100余幅(组);作品《总书记指引奔小康》《江龙村自力更生建小康村》分别荣获云南省新闻奖二等奖、三等奖,《八千子弟,谁来电话》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报好新闻一等奖,《坪寨乡农民“点”纸成金》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二等奖等等。

退而不休,用心记录“文山之变”

2018年10月,熊平祥从文山日报社退休。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坚持与工作经历,让他一刻也无法放下手中的相机,退休不退“摄”无缝对接。虽说在职时,他曾在不少国家级主流媒体上发表过作品,但登上《人民日报》头版一直是他不灭的梦想。

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举行,熊平祥这位退休不退役的新闻人敏锐地捕捉到了信息,围绕生物多样性主题展现“文山之美”成了拍摄目标。他反复思考琢磨,决定拍摄丘北县舍得草场的美景和风电设施。

3月初的一天凌晨,他趁着好天气驾车赶往舍得,可在山顶蹲守没有多久,气温骤降,又冷又饿,浑身颤抖得连相机都拿不稳,他不得不跑下山,到舍得街上的小商店租了一件外衣穿上又急忙赶回山上。遗憾的是,满怀希望拍摄的几十张照片没有一张令他满意。为了拍到好作品,那段时间,熊平祥频繁在文山与舍得之间来回奔走,但几个月下来始终没有一幅让他惊艳。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春天的清晨,他终于拍到光影较为满意的照片,经过反复比对,挑了几幅作品传到《人民日报》编辑部。作品上传后,能否刊用他没有一点把握,只知道继续做好一名老记者该做的事: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融入镜头,把自己的摄影专长发挥到极致,用光影与色彩展现“文山之美”。

舍得风电场,绿色发展“风光”无限--熊平祥摄.jpg

舍得风电场,绿色发展“风光”无限(熊平祥 摄

过了几天,熊平祥在云南党报摄影微信群里看到一条消息:“祝贺文山熊老师的作品登上《人民日报》头版!”看一眼,他还不敢相信,又睁大眼睛反复看了几遍,确定微信群里说的熊老师是他后,他迫不及待找到当天的《人民日报》,果然,在头版看到了在舍得拍摄的作品《绿色发展“风光”无限》。

云南文山 山巅草原冬日美.jpg

云南文山:山巅草原冬日美(熊平祥 摄

登上《人民日报》头版,给了熊平祥极大鼓舞。他又抓住时机,围绕文山州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深入采访创作。为了拍摄砚山县黑巴草场的冬日美景,他先后3次到黑巴,原本不远的路程累计跑了近千公里。第一次去到时,他看好天气预报凌晨3点从文山出发,到黑巴后却飘起了小雨;第二次,他与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编辑先作了沟通,上午10时左右,天气还是不给力,当天的照片精选传给分社编辑后,熊平祥自己感觉并不十分满意;第三次上黑巴,他去到现场看到天气很好,画面光线俱佳,这才与分社编辑联系,最终完成了新闻摄影作品《云南文山:山巅草原冬日美》,再次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美丽的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内山水林田湖草融为一体-.jpg

美丽的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内山水林田湖草融为一体(熊平祥 摄

丘北县普者黑喀斯特湿地风光--熊平祥摄.jpg

丘北县普者黑喀斯特湿地风光(熊平祥 摄

之后,熊平祥又先后到丘北县、西畴县拍摄了许多美图,并从中挑选出最佳作品向《人民日报》投稿,最终,《美丽的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内:山水林田湖草融为一体》《山变青 产业兴》2幅作品陆续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普者黑喀斯特湿地风光》被收录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纪念珍藏邮册,在联合国展厅展出,为展现文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力量。

一个州市一年4幅图片登上《人民日报》头版,1幅亮相联合国,在文山州的新闻史上绝无仅有,引起不小的震动。2022年2月20日全州宣传部长会议上,他作了交流发言,受到州委书记陈明的肯定:“熊平祥,是文山州的一张‘国家级’名片。”大家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人民日报》头版编辑是你朋友?”熊平祥答道:“我能做的,就是用照片打动编辑。”

身体力行,传播“文山之美”

熊平祥是美术专业出身,除了新闻摄影,他也喜好飞瀑流泉、晨钟暮鼓,爱慕云雾雨雪、鸟语花香。无论是追赶光束时的狂奔,还是酷暑中的守望,抑或是按动快门瞬间难以克制的心灵颤抖,都是他构成创作的灵感指向。

生态之美--德厚水库 熊平祥 摄.jpg

生态之美--德厚水库(熊平祥 摄

西畴三光风光.jpg

西畴三光风光(熊平祥 摄

几十年来,熊平祥拍摄了大量反映文山风土人情、秀美风光的美图。为了拍摄出光影效果最佳的作品,他常常在大雾天、雨雪天连夜出发,自驾车在黑夜里行驶几个小时;或是凌晨起床,登上高高的山顶蹲守;或在深夜冒着寒冷等待,只为拍摄到惊艳的一瞬。每当置身大自然,用镜头聚焦缤纷世界,满足感总会在他心中升腾。他从未统计过拍摄了多少照片,但总能从每幅照片中忆起拍摄时的情景——或艰辛、或愉悦,“摄影是最能让我释放激情、倾注情感、发挥想象的方式,有付出有辛劳,更有收获有喜悦。”

几十年的摄影爱好,他自费购置了不少摄影器材,跑了不少省份,但最流连的依然是家乡这方山水,摄影也成为他表达自己对这片热土痴迷和钟情的最好方式。翻看他的作品,框选山水、猎获精彩、捕捉生命,从胶片机时代冲洗出来的照片,到数码机时代存放在电脑、硬盘里的图片,最多最美的,都是文山的山山水水。那些精心组织的光影色彩背后,深藏着一个跋山涉水、不断奔波的身影,深藏着一种对摄影创作不懈追求、执着不悔的信念,深藏着一颗对党忠诚、热爱家乡的心。

2015‎年12月的一天,熊平祥到丘北县腻脚乡采访时了解到,有一个村子还保留有完好的土坯房,但乘车之后还要背着几十斤的摄影器材步行5公里山路。那年,熊平祥57岁,虽然常年跋山涉水,但毕竟年龄不饶人。可是想到这样的拍摄素材已经不多了,他没多想就决定出发。谁料山路太艰难,还没走到村子,鞋底开始一层一层脱落,他扯下路边的树藤拴着鞋子,坚持完成了拍摄。

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熊平祥始终坚守新闻人的初心,一如既往,以“文山之干”记录“文山之变”,传播“文山之美”。

2022年初,为了积极响应省、州文联号召,熊平祥作为文山州摄影家协会主席,在州文联的领导和帮助下,发起成立文山州摄影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队,为文山的发展推波助澜。成立文艺志愿服务队得到会员们积极响应,大家自己出资购买了志愿者队服,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文山州全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熊平祥  13887529099.jpg

文山州全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熊平祥 摄

7、西畴县莲花塘乡芦差冲村《全村福》熊祥摄13887529099,2021‎年‎11‎月‎21‎.jpg

西畴县莲花塘乡芦差冲村《全村福》(熊平祥 摄

砚山县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打造“砚菜”品牌,志愿者们到平远、稼依、维摩等蔬菜产业基地采风,为乡村振兴摇旗呐喊;西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入选云南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县城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志愿者们深入香坪山、瓦厂村、岩头村、江龙村等村寨采风,记录下一个个动人画面;富宁县产业兴旺,边境村寨风情十足,志愿者们在神火集团、田蓬口岸、剥隘码头、坡芽村、大寨村流连忘返;文山州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志愿者们奔走大街小巷、医院学校、工厂单位,用感动自己的情怀拍摄下鼓舞人心的镜头;每年春节前,志愿者们深入边远村寨,为少数民族群众拍摄全家福,聚焦一个个幸福瞬间;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志愿者们在党政机关、农村城镇,记录下伟大时刻干部群众关切的神情,当天就收集照片2000余幅,并通过“文山州摄影家协会”微信公众号推出60幅。文山州摄影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启幕以来,在熊平祥及协会班子成员、志愿者的不断宣传、发动、倡导下,精彩活动不断,报名加入的志愿者不断,开启了文山州摄影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新局面,得到州委、州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肯定。

DJI_0588-05.jpg

文山市华龙湖(熊平祥 摄

“把文山推向全省、全国、全世界,就是对我奔走在文山的山水间的最大安慰。我是一名文艺志愿者,传播文山的美、文山的正能量,是我最大的愿望。”熊平祥说。

坚持一份热爱,奔赴一场山海。在熊平祥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他用“第三只眼睛”观察世界、观察文山,用不停的脚步行走大地,把对家乡的热爱融入镜头,定格壮乡苗岭的美好风光,记录七乡大地的沧桑巨变,真正为人民做事、为社会作贡献,用光影色彩把文山之美展现给世界。

(记者:梁丹)

(编辑:刘虹 排版:王南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