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广南:将驻村变为“助村”
发布时间:2023-05-30 10:18:20
为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州、县(市)各级各部门派出部分党员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有的成为了驻村工作队员、有的成为了驻村第一书记,在政策执行的最前沿继续发力,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如何保证驻村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真正变“驻村”为“助村”?笔者认为,作为驻村干部,只有沉下身子、解民之忧,创新思路、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助村”干部。
在这采访中,笔者曾遇到过一位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5月,49岁的她在省政府研究室从事了28年的对外开放工作,没有一丁点农村工作经验,被派驻到广南县南屏镇小阿幕村,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驻村两年间,她专门跑到省级部门争资金、要项目,帮助小阿幕村进村道路未硬化的5个村小组将18.9公里道路全部硬化,打造出“一村一品”养牛项目,让小阿幕村实现了产业发展“接地气”,村里村外“换新装”,农民增收“促振兴”,群众生活“牛起来”,驻村工作队所做的工作得到群众高度的认可。
像这样的驻村干部,是接地气的,能与当地群众融为一体,得到群众的爱戴。然而,笔者发现,在派驻驻村工作队员时,总有一些“非自愿”的现象出现。笔者认为,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不管是自愿还是“非自愿”,都一定要沉下身子,把驻村变“助”村,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转换心情,把怨言变成实干。笔者认为,即使是非自愿驻村,也不能人在驻村,而心不在焉,不能当、不可当也不应当足不出村的驻村干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真正的“驻村”不能只停留在每天的简单“打卡”上,而是要“身”住在一线,“心”更要“助”力乡村发展。
不轻视驻村工作。据笔者了解,部分单位的工作人员积极踊跃报名去驻村,是抱着驻村工作可能相对轻松的想法。如果是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举个例子,每个行政村大约有3名驻村工作队员,但每个行政村可能会有10个以上的村小组,大到村庄发展规划、小到邻里鸡毛蒜皮的事都需要驻村工作队员负责,驻村工作队是基层一线的掌舵手,必须事无巨细,才能助振兴、促发展,因此,不能轻视、忽视驻村工作。
要走进群众的心。在两年的驻村工作中,不要虚度光阴、碌碌无为。假如有一天,有人提到某某干部曾是该村的驻村干部时,群众纷纷摇头,表示不记得,那该有多尴尬。俗话说“闲话家常应知百家事”,驻村队员就要勤于走村入户掌握实情、忙于田间地头为民办事,多听、多看、多走、多了解群众需求,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面对群众需求,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胡俊 谢静)
(编辑:毛雪勰 排版:王南 责编: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