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拼经济 文山在行动丨文山市:产业“兴”起来 农业“强”起来 群众“富”起来
发布时间:2023-06-05 16:55:05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特色。文山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全力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乡村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步伐向前迈进。如今,在文山,一个个创新发展模式舞活特色产业,群众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村庄活力迸发。
新平街道庄子田村“点石成金”的绿美致富密码
2021年7月,新平街道庄子田村注册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全村106户村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入股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开启了庄子田村仙人掌抱团发展之路。2022年,庄子田村累计销售仙人掌果260吨,销售额达500余万元,亩产值达6500元,群众最高收入达1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点石成金”成为现实。
薄竹镇依格白村“七金”大黄打开致富新局面
2022年,州、市级农业专家研究发现薄竹镇依格白村非常适宜“大黄”这类喜阴的中药材。2023年,大黄种植产业龙头企业上品佳丽农业有限公司落户,建设1500平米的大黄初加工厂,村里成立了正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流转土地的“租金”,入股合作社的“股金”,栽种与合作社签协议的“定金”,务工的“薪金”,“集体收益金”模式,产量“激励金”,“质量金”的“七金”格局,105户农户签署了大黄种植协议,种植面积达4469亩,预计带动全村增收近1000万元。
中药材种植助力乡村振兴不“芷”步
2022年,恒鑫文山药业有限公司落户德厚,规模化、半机械化种植白芷,将成熟采收后的白芷清洗、烤干、打包后统一销往安徽。2022年,种植面积3000亩,总产值预计1500万元,预计2023年8月底完成增加2万亩,实现白芷总产值达1.5亿元的目标。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民”的运营模式,解决农民产供销难题,现已带动当地1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
塘子寨巴西菇铺就致富路
2013年,马塘镇引进文山市滇珍菌业有限公司落户塘子寨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文山市文祥巴西蘑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发展巴西蘑菇种植产业,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让当地群众到基地务工和学习种植技术,做大做强巴西菇产业。预计6月中下旬进入采收期,可持续采收到年底,今年预计产值达1300多万元。
德厚镇:产业助力打破“姜”局拓宽群众增收路
2021年,德厚镇引进云南玉乡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免除第一年地租。公司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中国农业银行文山市支行个贷中心推出“惠农e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生姜种植户聚拢起来,拧成了“一根绳”。德厚镇小黄姜产业也实现了种植、产品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物流产业链条一体化。2022年,云南玉乡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生姜收购总价值1.2亿元,2023年,德厚镇及周边1370户生姜种植户将与公司签订合同种植生姜,种植面积近3万亩。
文山牌“鲜桃”一“果”观“文”
位于德厚镇高速口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云南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冷藏分拣包装厂区里各个环节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早熟的桃子早已穿上“文山牌”新装,准备奔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一线城市“抢鲜”上市。该公司自入驻文山以来,重点打造早熟桃全产业链,目前已种植桃子5000亩,桃子成熟期,除了冷藏分拣包装厂区100余人忙得热火朝天外,桃园基地里采摘工人们也是忙得不可开交。目前,该公司每年通过租地+务工的方式可助农增收达1000万元。
(来源: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璐裴 排版:张振飞 责编:徐仕桓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