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拼经济 文山在行动丨马关:做精特色产业破解农民致富难题
发布时间:2023-06-12 11:00:58
文网讯 近年来,马关县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定位,通过做精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破解农民致富难题。
通过“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响应”的模式,发展壮大“庭院+”绿色经济、道地药材产业、特色林果产业。坡脚镇大讯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土地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多肉庭院”经济,带动户均年收入7000元以上。篾厂乡根据独特的气候资源、地理条件,把林下特色种植作为致富的突破口,发展种植砂仁2万余亩,实现产值9000万余元。目前,全县共发展道地药材30万亩,预计产值达8亿余元;发展“庭院经济”农户达1.5万余户,实现“庭院经济”收入1亿余元;种植各类水果19万亩,年产水果20万吨,经济效益6000万余元。
以传统文化为纽带,以“民族文化+传统工艺+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提升家庭手工作坊,发展一批壮族、苗族医药、餐饮、服饰、手工艺品等。建立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将县内的民族服饰加工店、小摊贩和家庭作坊2000余人整合起来入驻创业园。通过举办大型民族服饰文化节,展示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实现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民族文化。目前,以苗族服饰为主的民族服饰产业链年产值约4000万元。创响“土字号”乡村特色品牌。木厂镇整合“家庭式”手工作坊资源,将古法红糖创出特色、形成品牌。目前,全县古法红糖年产量达80余吨,带动农户增收300万元。
通过采取“党建带动、产业拉动、抱团联动”的模式,打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经济收益。引导群众化身家乡农产品“代言人”,让农产品乘上“互联网+”的快车,促进农特产品销量。古林箐乡柏木山村小组种植兰花5万余盆,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每年促农增收50万余元。积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并以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的“双绑定”机制,形成市场推动企业、企业带动农户的格局。目前,全县共培育农业企业255户、农民合作社329个,注册家庭农场9个,涉农龙头企业数33家,真正实现产业兴、农民富。
(严天鹏)
(编辑:唐雪娇 排版:向传帅 责编:吕静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