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看!林下种植三七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06-14 15:22:05
近年来
文山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
走出了一条
“以林养药、以药辅林”的
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中林下种植三七新模式
不仅解决了连作障碍、耕地占用的问题
同时也有效提高了三七的品质
助力打造世界“三七之都”
让三七“回归”山野林间
走进文山市卧龙街道白沙坡社区蚂蝗塘居民小组的红旗林场国有基地,只见一棵棵云南松参天耸立,松下,一株株翠绿的三七苗绿意盎然、蓬勃生长,几名工人正弯着腰给三七除草。
基地负责人冯建告诉记者,基地种植面积55亩,是2022年以来,文山市与朱有勇院士团队开展技术合作的林下三七种植试验示范基地之一,由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种植。为了保持水土不流失,采取了横向种植,同时安装诱虫板引诱昆虫进行触杀,不施肥、不打药,让三七在一个自然的野生环境中生长,这批三七将于明年采挖。
据了解,为让文山三七顺应自然回归山野林间,文山市积极探索林下三七种植,引荐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信三七在文山市红旗林场开展林下三七种植试验示范,并与云南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三七常规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实现三七在林下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性的生态种植,为全州林下三七产业发展做出创新探索。
目前,全市林下三七种植涵盖卧龙街道、薄竹镇、坝心乡共350亩。
七农开辟林下三七致富路
除了企业,文山七农们也在努力让三七“回家”。薄竹镇的一位三七种植大户就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林下三七致富路”。日前,记者来到薄竹镇小田冲集体山林,穿过幽静狭窄的山间小道,见到了隐藏在茂密沙树林中的“黑人参”。一株株三七犹如一个个小精灵,在大森林里吸收着日月之精华,茁壮成长。
基地负责人张荣欣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是栽种三七的“能手”,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接触了红河州的一个三七品种——金平黑人参,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栽种。父女俩于2019年租下老回龙村小田冲集体山林,现如今种植规模达150亩,销售市场广阔。
林下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文山市辖区现有森林面积184.3万亩,为林下种植提供了发展空间。近年来,文山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遵从药材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道地性原则,利用林分遮阴性和潮湿性环境以及林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让中药材回归原生环境,质量接近野生品。
截至目前,文山市已培育林下中药材种植企业3户,合作社5户,种植大户2户,散户485户。发展砂仁、草果、黄精、重楼、三七等林下中药材种植1.3354万亩,项目区林农每年通过地租和打工增收3000元以上,林下经济产业效益逐步显现。
未来
林下三七产业
有望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文山特色
经济引导和带动更多种植户参与进来
实现多方共赢
(来源: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冯欢彦 排版:李法楠 责编:吕静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