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十种鲜明导向”在文山丨马关:晨起做好“五件事”,边疆善治 “大养成”
发布时间:2023-07-11 11:20:00
6月30日,全省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工作会议在昆明举行,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典型引路,激励担当作为,在主题教育中进一步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倡导和树立“十种鲜明导向”,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作风保障、能力支撑。
即日起,“文山发布”系列平台开设“‘十种鲜明导向’在文山”专栏,宣传报道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比学赶超、奋勇争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天推出的是《马关:晨起做好“五件事”,边疆善治 “大养成”》。
清晨,中越边境马关县小坝子镇田湾村委会凉水井村的村民代明仙早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查看悬挂于自己家的国旗是否有损坏和褪色,接着浇花打扫卫生……
近年来,马关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途径,创新工作方法,总结提炼推广“晨起五件事”,用顺口溜方式告诉群众怎么做,引导边民群众将“爱党爱国、守边治边、绿美富美”等融入日常、融入生活,以“小切口”促进边疆基层治理规范“大养成”。
小坝子镇田湾村委会凉水井村小组长熊绍荣介绍说:“现在我们村每家每户门口都挂着‘晨起五件事’标识牌,让户户都参与、人人都自觉,一家做得比一家好。”
在推进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中,马关县规范实施“红旗飘飘”工程,积极组织开展授旗活动,小坝子镇为积极参与强边固防、绿美乡村建设、民族团结等工作的65户群众授旗表彰,提升党员、群众“身处边疆、为国守边”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将悬挂国旗纳入边境镇村(居)民小组村规民约和网格日常管理,边境线上的党员户和边民群众等每天早起第一时间就去查看悬挂、升挂的国旗是否鲜亮完整,是否需要更换,把爱党爱国爱边疆体现在起床第一件事之中,边疆党员群众国家、国门、国土、国民、国防意识不断增强。
党员群众把自家院子、村里花带、绿带划分责任区,将亲手栽种的花草浇水、管护作为晨起的第二件事,小坝子镇大梁子村党员熊明华说:“把绿美村庄、绿美庭院建设落实在日常,让我们的村庄、庭院、人居环境变得更美成为日常生活必须要做的事”。
马关县按照“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理念,通过“小景观、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庭院”建设,党员干部带头,群众主动投工投劳种植乡土树、点缀进村路,发展庭院经济,让全民共建共享绿美乡村。全县共划分网格2998个,设立网格党支部620个,主动投工投劳种植乡土树660万株,建成绿道616.92公里,花带973.46公里。
引导边疆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人居环境提升抓在日常,发动群众把自家庭院在“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的基础上,做好农村垃圾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动员20万余人次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庭院,推动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全面提升,边境幸福村建设“环境美”展现出新面貌,小坝子镇大梁子村获评省级绿美村庄。
同时,创新推行《达标征信卡》制度,发放“征信卡”13.4万张,将感党恩、人居环境整治等纳入群众“征信卡”内容,作为农户到乡镇、村委会办事的重要前置条件,通过“周周查、月月评”,村小组干部组织验收,充分调动了群众的主体作用,群众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
每日清晨整理自身形象,用家中的小镜子,照出边民好形象。通过开展绿色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比活动,倡导向善向美、遵纪守法的文明乡风和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的良好家风。设立乡贤榜,以先进模范为镜,倡导向先进典型看齐,用先进模范的大镜子,照出边境乡村文明新气象。
截至目前,共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家风家教活动85次,评选“绿色家庭、最美家庭”71户,“云岭楷模”熊光泽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每日晨始生产劳作,立足立体气候优势,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热区经济、凉区药材,通过“党建+合作社”带动发展农业产业,多途径助力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加速”。
规划乡村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探索“庭院+”模式,打造庭院经济绿美乡村、农业经济绿美乡村、旅游经济绿美乡村,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让边境村庄“绿在生态里、富在产业上、美在山水间”。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以砂仁、草果为主的中药材产业44.97万亩,带动21.1万群众增收致富。
马关县通过“晨起做好五件事”引领乡村治理,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边境一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边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通讯员:张芳)
(编辑:郭韦 排版:李法楠 责编:徐仕桓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