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写一个文山故事 | 三七姑娘你还记得吗?

发布时间:2023-07-15 12:15:25  

2022年7月,一个政协提案引起了文山人的极大关注,这个政协文山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58号提案的内容是:《关于对文山市重建“三七姑娘”城市雕塑的建议》,这让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已经拆除近三十年的三七姑娘。


记者搜索发现,早在2020年,文山州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6号建议就提出:重塑“三七姑娘”雕塑。作为90后,记者也只是在老照片里听说过三七姑娘的故事,并没见过真正的雕塑。通过多方打听,记者和三七姑娘的创作者王定尧老师取得了联系,带着一丝好奇,一丝激动,记者专门去拜访了王老人家……

第一次见到王老,他非常热情地走出门来迎接记者,脚步稳健,耳聪目明,根本看不出他已经86岁了。在王定尧老师的画室里,他摊开厚厚的《王定尧画集》,里面夹着许多老照片,有设计小样时的工作照、有取材时拍摄的壮族姑娘照片、有建雕像的照片……在王老一点一滴的讲述中,记者仿佛回溯到四十年前,触摸到了三七姑娘诞生背后的故事。

1983年,文山州决定建造一批雕塑,以提升城市形象。得知这一消息后,王定尧结合三七民间传说,文山民族特色,加上自己的艺术设想,创作了一个三七姑娘雕塑上报。通过有关部门层层筛选,最终选定了王定尧利用壮族民间传说——三七姑娘为素材进行创作的设计方案。

“这个雕塑意义重大,考虑到既要有文山的地方民族特色,也要有美好的寓意,才能代表我们边疆民族的精神,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同。”王老告诉记者,在收集了许多民族故事后,第一个雕像他选择了壮族流传的三七姑娘故事进行创作。“开始计划要做一批,后面我还设计了苗族、彝族的雕像,只是种种原因,后来计划搁浅了,所以文山人民记忆里的地标只有最初建设的壮族三七姑娘了。”

三七姑娘是壮族神话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她美丽聪慧、心地善良,心系民间疾苦,为了让穷苦百姓不受病痛折磨,她不惜触犯天条,从天宫偷出仙药三七种子洒向人间大地,也因此被贬到人间,化作了一只青蛙。虽然落得如此遭遇,但三七姑娘为了广大贫苦百姓的幸福,依然无怨无悔。

在画室里,王老拿出一沓老照片,向记者介绍起了三七姑娘的“原型”。“首先是壮族服饰,我参考的是马塘地区的壮族服饰。” 他原本设计的三七姑娘是一个脚踩“化身”青蛙在田间劳作的形象,前面裙摆掀起,系在腰间。“这样更符合壮族同胞的形象,但是有人觉得在众人面前把裙子拉起来,不太美观,所以最后又把裙子放了下来。”


至于三七姑娘的动作、神态和五官塑形,王定尧也花了不少心思。他通过观察壮族妇女的五官特征,同时参考了州文工团女演员董玉辉的神态和动作,经过反复琢磨和设计,最终成型的三七姑娘五官精致大方又不失壮族妇女的特点。她的身体微微前倾,左手拿着一朵三七花,右手作播撒状,寓意着把三七种子洒向人间。

二次创作的三七姑娘小样经由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审定,进入实际建造阶段,建造地址就定在当时最繁华的东风路。

“那时候要建城市雕塑,但是全文山也找不到一个会雕塑的人。” 回忆起那时的情况,王定尧捋着胡子笑出了声。他虽然有专业基础及创作能力,但面对雕塑也是个“门外汉”,“我从全州抽调了四个有美术基础的助手,我们在‘学海’搭了个大棚,像玩泥巴一样,一点一点先塑泥巴像,再把三七姑娘的细节刻画出来,别看她大,但是手上裙子上的细节我们都是一点一点塑起来的。”

八十年代要在文山城建一个七米多高的大型雕塑,除了没有专业的雕塑人才,建设成本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那时候也没有钱,做石雕的话,难度大而且成本高,如果是做铜像的话,成本更高,根本做不起。”为了节约成本,王正尧准备用水泥浇灌塑像。

在建设过程中,王定尧发现,做大体量的雕塑和设计小样还是有所区别。“因为我们要考虑建筑材料是水泥,不像做小样的石膏那么轻,水泥更重。”王定尧手指着照片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七米高的雕塑结构稳固,王正尧巧妙地增加了一根象征仙女形象的飘带,支撑住了三七姑娘的头和手。

王定尧带领建设团队将泥像塑好之后,再通过石膏来塑模,脱模后将模型搬到东风路的选址地,码好模具,再一层层地往上浇灌水泥。脱模后经过精心的打磨,到了1984年10月,三七姑娘终于顺利落成。

她伫立在当时最热闹繁华的东风路

坐北朝南

“我们想让她面朝南边

面对着人民群众

从日出到日落

每天不同时刻的光照在她脸上都是漂亮的光彩

每个路口的人民群众都能欣赏到她的美!”

当阳光照到三七姑娘的面庞

便也照耀着文山人民

陪伴文山人民的九年间

她右手播撒仙药的动作一直朝向文山儿女

……

没有金漆,不是铜像,有的只是一片赤诚和巧心,一座水泥浇灌的塑像却承载了一代文山人民美好的回忆。三七姑娘陪伴文山的那些年,商品包装上、信封上、磁带盒上都能看到三七姑娘的身影,她留在人们心目中的永远是那个面容祥和、心地善良的美好形象。

故事讲完,王老又给记者讲了一个“彩蛋”。

“三七姑娘在浇灌的时候,我用一块铜片刻下了一首自己写的《七姑颂》,放到了她的胸口的位置,和水泥一起浇灌成了三七姑娘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放这块铜片呢?”

“因为这是三七姑娘的灵魂,有了灵魂,她才会鲜活……”

这个隐藏了四十年的秘密,被王老记录在画中,“已经三十年了!谢谢大家一直记得她……我知道很多网友都在怀念、关注着三七姑娘,万千情绪无法言说,唯有手执画笔,以谢意念之情。”说到这里,王老已满眼热泪。


脱离了建筑材料的限制,王老笔下的三七姑娘愈发灵动飘逸。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建筑技术已经有条件能建造出更华丽、更灵动、更高大,材质更好的城市雕塑,但水泥浇灌的三七姑娘依然让一代文山人念念不忘。只因在那个没有高楼林立的老文山城里,她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符号,一段时代的印记,一代人的乡愁记忆。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呼吁重建三七姑娘。

时光飞逝,三七姑娘诞生四十年了,也消失三十年了。其间,文山城、文山州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壮乡苗岭,城市农村,处处绿美,人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如果王老笔下的三七姑娘,重返人间,也会伸出大拇指,点一个大大的赞!

(记者:刘瑞 项兰星)

(编辑:唐雪娇 排版:王南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