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桃花水母、并蒂莲、双心莲……普者黑,你还有多少惊喜等着我们?
发布时间:2023-07-16 10:32:52
2022年
普者黑湖国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Ⅱ类
比2021年提高1个类别
为近六年最好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
桃花水母、并蒂莲、双心莲……
普者黑带给我们的惊喜
也一个接着一个
今年5月初,丘北普者黑湖发现“桃花水母”的消息火爆出圈,在央视、人民网、“学习强国”平台、环球网、《工人日报》《中国青年》《广州日报》《云南日报》、上海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等100多家官方媒体的平台推送、转发。各地网友纷纷转发、点赞、评论,“神奇、水质良好、生态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的普者黑引起广泛关注。
桃花水母是世界上仅有的一类淡水小型水母,有记录的超10余种,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桃花水母幼体生命力极强,可蛰伏休眠数年,同时也非常“傲娇”,必须等到“天时地利人和”才会蜕变成为水母形态,水质佳、食物多、天敌少,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普者黑湖经过长期治理,水质提升明显,入侵物种数量大幅下降,鱼类群落构成更为天然健康,为桃花水母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桃花水母的出现,证明了普者黑湖水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丘北县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
除了桃花水母
近年来
灰鹤、小苇鳽、长尾阔嘴鸟等
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物种
频频现身丘北
生态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普者黑
正成为云南独特的生态新名片
灰鹤
近年来,丘北县深入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按照“一湖一策”,从“退、减、调、治、管”5个方面,深入实施普者黑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大力推进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保护和恢复普者黑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普者黑大生态大湿地。
丘北盲高原鳅
根据近期普者黑湿地野生动植物摸底调查:湿地公园内维管束植物由原来的465种增加到823种;鱼类由建设初期的18种增加到了89种,丘北盲高原鳅、丘北金线鲃和鹰喙角金线鲃3种为丘北喀斯特湿地特有种;发现爬行动物10种、兽类16种;鸟类种类由试点前的142种增加到209种,除此之外,有两栖动物6种,爬行动物10种,兽类16种,鸟类209种,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即东方白鹳和金雕,国家Ⅱ级重点动物21种。
今年6月以来
普者黑的荷花也是出尽了“风头”
“十字”花色大洒锦、“双心莲”
“洒锦”双色并蒂莲等罕见品种
频频火上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频道(CCTV-13)
央视财经频道等央媒
6月1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刊发文章《云南普者黑万亩荷花进入最佳观赏期 开出罕见“十字”花色大洒锦》,在天鹅湖景点,人们发现一朵盛开的普者黑野生荷花大洒锦,红白相间的花色接近“十”字,极为罕见,与大洒锦红白色各占一半的标准花色迥然不同。如脂如玉的花瓣里透着粉色,在众绿的荷叶中显得十分“清新脱俗”。
6月29日上午10时,央视新闻频道(CCTV-13)《大美中国·览夏》直播普者黑5A级景区从实施生态治理后所造就的青山绿水,展现万亩荷花绽放、田园风光秀丽、泛舟赏花打水仗、游山玩水尽享清凉的景象。一个小时后,央视财经频道又聚焦普者黑万亩荷花,以及荷花盛开带来的火爆旅游场景。
7月1日,央视财经频道聚焦普者黑罕见“双心莲”新品种。普者黑上万亩荷花进入盛花期,绵延几十公里。有摄影师意外拍摄到了一朵罕见的野生红色“双心莲”,一朵花里有两个花芯,花瓣为重瓣,属于当地首次发现记录到的新品种。
7月1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文章《同柄异花!云南普者黑“洒锦”双色并蒂莲令人惊叹》,报道了普者黑天鹅湖景点的一株罕见“大洒锦”双色并蒂莲,这一株并蒂莲一侧是“大洒锦”花色,另外一侧表现出“小洒锦”花色。
近年来,丘北县委政府加大对普者黑湖的保护力度,通过“退田还湖、退耕还湿、退塘还湿”等一系列措施,普者黑湖湿地水生态系统得到了明显改善,水质更加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2019年来,普者黑野生荷花就依次发现了罕见的双色“并蒂莲”“双心莲”等,这些奇特荷花的发现不仅提高了普者黑的知名度,也对于推动普者黑野生荷花的研究和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全世界花卉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觉体验。
近年来
文山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统领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始终把绿色作为文山自然本色和发展底色
坚持产业布局服从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服从生态环境
经济建设服从生态环境
坚决扛起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2023年1—6月,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6.6%。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积极谋划整治项目,聚焦水体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重点断面水环境整治。今年1—6月,国控省控断面的水质优良比例为96.3%。普者黑湖景区水质得到改善,综合评价达到Ⅱ类,为近六年来最好水质,水域内再现桃花水母。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44.68%。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尾矿库污染治理工作,按时完成104座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纳入长江经济带环境排查整治的72座尾矿库已完成闭库19座、风险管控48座,正在整改5座。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2023年上半年,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州委督查室、州政府督查室对整改工作情况已开展了1次专项督查,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州委、州人民政府。截至2023年6月底,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36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验收。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涉及文山州17个,已完成整改7个,达到序时进度10个。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31个,已完成30个;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52个,已完成48个。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举报件197件,已办结71件,阶段性办结22件。
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工作。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实现全州8县(市)交叉联合执法,截至2023年6月30日,反馈存在环境问题企业278家,完成整改266家,未完成整改12家;反馈环境问题总数978个,完成整改948个,未完成整改30个,问题整改完成率97%;2023年对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富宁县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企业(点位)586个,反馈存在生态环境问题企业(点位)309家,问题总数937个。
截至6月30日,完成整改企业(点位)268个,整改完成率86.7%;完成整改问题858个,完成率91.6%。依法依规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22年以来共立案调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16件,罚款1056万元。
全力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水平。以“提前介入、全程跟踪、简化程序、主动服务”为原则,以“环评审批有速度、服务企业有温度、解决问题有深度”为导向,以践行“六个在一线”为抓手,组建“环评服务小分队”,用好环评审批服务“部门联动、审批告知、现场帮扶”三个机制,采取“现场+座谈+答疑”的方式,全力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要素保障,促进经济绿色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1-6月,全州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97个,涉及总投资119.27亿元,环保投资1.92亿元,登记备案149个。
(综合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13频道、央视财经频道、云南网、文山发布网等)
(编辑:唐雪娇 排版:王南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