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天天图书城的“成长”故事
发布时间:2023-07-18 09:28:22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当书籍成为我们的营养品
书店就成了人们
打卡消费的心灵“世外桃源”
7月17日下午,文山天天图书城主理人高宇杰,走进文山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文山故事”访谈节目的直播间,讲述天天图书城步步“成长”的故事。
天天图书城被誉为“文山最美书店”,是一家有着25年历史的本土老牌书店。天天图书城在进一步拓展实体书店服务边界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化阅读活动,天天图书城成为了云南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文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青年之家。
高宇杰介绍,天天图书城创立于1998年,最初只是一家60平方米的小书店,经过25年的发展,目前有3家直营门店,总经营面积2300平方米,藏书20余万册,是文山州规模最大的民营实体书店。在扩大经营面积的同时,天天图书城也在积极探索“书店+”模式,从单一的图书、期刊拓展为如今的涵盖图书、文具、文创、家居、数码产品、文化活动等在内的多元经营模式。
谈起天天图书城的开店之初,高宇杰说,那是他妈妈一手创办的。“我妈妈从小非常喜欢读书,零用钱基本都用来买书了,家里的藏书非常多。当时我妈妈在读小学,就经常会有同龄的小朋友到家里来找她借书,借的人多了就有借书的小朋友家长提出来应该收一点费用,之后就从借书变成了租书,3分钱一本。后来除了孩子还有大人也会来这边看书,然后我妈妈和几个表姊妹就商量着开始卖糖水,5分钱一杯,生意很好。现在说起这些事,我妈妈就开玩笑说现在最流行的‘图书+饮品’的商业模式,她们当年读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摸索出来了,是最原始的书咖。”
真正开书店,是在高宇杰出生之后,当时已入职昆明的云南省外文书店的妈妈,发现文山的书店业态和昆明相比有很大差距,于是就萌生了回到文山开一家书店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妈妈就在单位办了离职手续,回到文山创立了天天图书城。
“天天图书城是文山第一家开架售书的书店,所谓开架售书就是所有的图书、期刊都是放在书架上供大家自由挑选。当时天天图书城一开业就引发了轰动,大家都觉得很新颖,居然可以站在书架面前自己翻书、选书。很多人想不明白,来劝我妈妈不能这么干,万一被偷了怎么办?大家读完不买怎么办?但是她还是很坚定地要开架售书,书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高宇杰回忆。
从小就在书店里长大的高宇杰,慢慢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从诗歌、散文、小说、哲学到哈利波特、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类的“杂书闲书”,高宇杰都有涉猎。“我上学的时候作文写得比较好,好几篇文章都上了当时的《蜜蜂报》,甚至我出国留学的毕业论文也拿到了Distinction,这是英国最高的论文等级,其实这一切都源自平日里大量的阅读和积累。”
当天天图书城遇到了发展瓶颈期,已经留学归来在上海工作的高宇杰,毅然选择辞职回到文山,帮助妈妈打理企业。高宇杰说,企业改革是一个很系统的工作,如果不走近一线去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去熟悉业务流程、去接触客户群体,一切的想法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我回来之后花了很长时间去熟悉市场和业务,到全国各地去考察学习,最后才付诸实践。其实当时身边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说你从国外回到国内,又从一线城市回到文山,是不是疯了?说我肯定会后悔。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非但不后悔,反而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因为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天天图书城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内心很有成就感。”
“我们经常在说‘书店+’,从最开始的‘+咖啡’‘+文创’到如今的‘+文化’‘+体验’,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多元需求。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复合经营并提供文化价值,这已经成为所有实体书店需要直面的课题,也是我们转型的初衷。”高宇杰表示。
如今的天天图书城,走进去,很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里不只是一个书店,更像是一个文化阅读交流平台。“天天的企业文化里有一句是‘陪伴亿万人在阅读中成长,打造有温度的城市文化空间,全方位地满足客户对于美好生活的一切需求’。这句话我们目前只做到了三分之一,所以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创新业务模式,让读者的更多需求能够在天天得到满足。”高宇杰满怀憧憬地说。
天天图书城已不单只是书店,更像是一种类似“读书嵌入生活”的城市文化培养地。从前是商场里开书店,现在是书店里开商场,选择一本喜欢的书,坐在一个角落里,点上一杯咖啡,让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
(记者:廖文)
(编辑:唐雪娇 排版:向传帅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