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老区“不老”!文山州革命老区建设喜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3-07-27 10:54:02
近年来,文山州全面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精准施策,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与2014年相比,2022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616.72亿元增至1405.39亿元,年均增长8.9%。
2022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19945公里,全州水库库容由2014年6.04亿立方米增加到8.48亿立方米。永富直流输电工程、500千伏天星变二期工程建成投运。富宁绿色铝、天保口岸等4个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州绿色铝综合产值达437.25亿元,全州单日用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以三七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300亿元,100万亩高端稻谷等“6个百万”工程加快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2014年67.23%增至100%。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成功创建4家三级医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6.94万人,36.76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一个个数据都在彰显
青瓦、白墙,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红色徽标点缀其中,门前的红旗迎风飘扬,院中的小景各有千秋……文山市德厚镇洒戛竜村经过改造,红色革命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村子更美了,村民生活品质也随之提升;曾经,在革命老区富宁县那能乡流传着“那能不成街”的一句话,现如今通过“党委引路,党员带路,群众赶路”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那能乡的集镇功能,呈现出了“一河两岸柳,五道十里花,千亩桔绕镇,老区美如画”的新面貌……文山市德厚镇洒戛竜村及富宁县那能乡的“蝶变”只是文山州革命老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文山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精准施策,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不懈奋斗,老区振兴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绘就了一幅幅民生殷实、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的新画卷。
文山城一景

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步伐加快

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康养旅游目的地逐步形成

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生态保护持续向好

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
政策体系保障到位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引领,注重发挥好革命遗址、纪念设施的教育功能,打造“基地+体验+故事+感悟”的红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老区精神,全力打造推进“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以及西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为老区振兴发展聚集强大的思想基础,推动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助力老区振兴发展。建立到期债务风险提示预警机制,科学制定化债方案,通过预算安排、资产处置、核销核减等方式,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合理控制债务风险水平;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支持。2022年,全州获批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资金64.44亿元,有力支持全州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31个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建设要素保障。认真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加大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处置,严格落实“一地一方案”措施,加快存量建设用地处置,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土地要素保障。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752.95亩,处置闲置土地1548.3亩,共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54宗60400亩,其中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水面)49800亩。加强人才保障工作,为老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及时调整充实以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修订工作规则和运行机制,统筹推进全州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出台“兴文英才计划”“一事一议”等4个重要政策文件,配套出台17个人才专项实施细则及措施办法。

(记者:陆志芳 州政协办)
(编辑:刘梅 排版:陆军 二审:资云波 终审: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