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拼经济 文山在行动丨马关芦差塘村:“三模式”舞活主导产业 鼓起群众“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3-07-27 15:46:23  

文网讯  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八寨镇芦差塘村围绕“一村一品”优势产业,优化资产资源配置,探索主体经营“三模式”,补齐建强农业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探索“党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壮大产业。芦差塘村党总支瞅准老百姓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在巩固烤烟、辣椒、蔬菜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采取“村党组织引+基地示范带+农户赛着跑”方式,又通过政策帮扶、资源倾斜、订单联动等举措,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三七、重楼、白芨、黄精等中药材,让农民“大胆种、精心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目前全村有三七、烤烟、辣椒、生姜4个千亩产业和万寿菊、黄精、重楼、白芨、蔬菜等多个百亩产业,产值达5亿多元。

探索“党组织+基地+脱贫不稳定户”模式,促进共同致富。针对中药材基地多的实际,芦差塘村以“人人都是技术能手,户户都有产业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中的主导作用,做足培育上的加法,不断激活产业发展“头雁”工程,并建立“1+1”或“1+N”模式,由致富带头人结对带动脱贫不稳定户,从技术、销售等方面一对一进行指导,让脱贫不稳定户不仅种得好还能卖得好,带动种植户亩均净增收300元。在带动种植增收同时,还引导他们到基地务工,建立多重利益联结机制。按照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计算,每人年平均增加收入6000余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

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抱团增收。由马关县金满地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结合芦差塘村中药材种植多的实际,因地制宜,探索联合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将零星中药材产业聚合发展,在技术指导、加工、科技研发、市场开发、线上线下营销六方面协同发力,初步形成“大手牵小手,抱团谋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自合作社组建以来,社员每年分红30万元,群众就地务工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

(黄鹏 盘得胜)

(编辑:毛雪勰 排版:陆军 责编:资云波 终审:刘瑞)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