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嗨玩中成长!研学交流活动丰富多民族青少年暑假生活
发布时间:2023-08-15 11:20:22
文网讯 从南疆口岸到首都北京,从绿美乡村到国际都市,7月17日至8月11日,文山州举行第二届“追寻红色印记·争做强国少年”少年寻暨“石榴籽一家亲”暑期研学交流活动的各族青少年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参观访学增长见识;走进西畴、麻栗坡、丘北、广南,感受“老山精神”“西畴精神”,促使其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促进各族青少年儿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深植各族青少年学生心间,使广大青少年在追寻中成长,在感怀中奋进,为“文山之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实现公益研学,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弘扬社会正能量,此次活动向州委统战部、州民宗委争取16.83万元支持,让83名青少年儿童免费参与研学交流活动,其中包括16名省州级“三好学生”、16名优秀学生干部、51名品学兼优的农村困境儿童,旨在实现全州中小学研学旅行“县县组织、校校参与、人人体验”的普惠目标,致力于通过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明白越努力越幸运,常怀感恩之心让关爱陪伴其逐梦而行。
在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踏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正是研学营的必修课程。
庄严的升旗仪式不仅昭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更坚定着无数中国人民的骄傲与自信,天安门广场在时代的更迭中见证了祖国的崛起和强大。当高昂的国歌响起,所有人肃穆站立,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接着晨曦的第一缕阳光,小营员们眼中泛起了泪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座座雕塑静无言,根根白骨诉凄婉。小营员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场馆内遇难同胞300000的数字令人心痛。回望那段真实而惨痛的历史记忆,直至今日,偌大的场馆上方仿佛仍回荡着悲鸣。
阴雨绵绵,哀乐低回。走进麻栗坡烈士陵园,960座墓碑令人肃然起敬,小营员们眼噙热泪,为老山作战中英勇献身的英烈们默哀、献花;登上老山主峰,回望在战火纷飞中壮烈牺牲的223名战士的峥嵘岁月,一同感受战士们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正是他们用献血和生命铸就了以“艰苦奋战、无私奉献”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大字,在麻栗坡县坝子雷场铿锵有力地诉说着杜富国舍己为人,奋勇向前的英雄事迹,昔日的“死亡地带”,如今已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翠绿山野,沿着坝子雷场道路拾级而上,台阶尽头,站在杜富国负伤地,孩子们无不为之感动。小营员段南希在参观过程中感触颇深地说:“听了杜富国的故事,我的眼睛都湿润了,我看到我的同学和我一样偷偷擦眼泪。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当我遇到困难时,一定不会退缩,一定会迎难而上!”
文物总是以它精美、宏伟的姿态见证着中华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巨变,也同样在历史的沉淀中不断感染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沿着故宫中轴线,小营员们走进雄伟恢宏的紫禁城,自午门进入,走过金水桥,那望不尽的金殿红墙诉说着百年流转的辉煌历史,御花园中苍翠的树木也无一不见证着历史的兴衰,小营员们不仅感受了浓厚的历史文化,也目睹了古代精湛的工艺水平。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小营员们找到了曾经在书本上见到过的人面鱼纹陶盆、后母戊鼎等馆藏精品,一同阅知艺术珍品、回望历史长河,博物致知、不虚此行。
“爸爸跟我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终于爬上长城啦!”北京站的一名小营员兴奋地说。小营员们顶着烈日、相互鼓励,一同爬上八达岭长城,眺望那起伏的山峦、巍峨的长城,孩子们仿佛看到了它所见证的那些历史巨变。
中国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北京站夏令营,小营员们参观并亲手绘制了京剧脸谱,绘制过程中在色彩交织下感受东方神韵,体验京剧脸谱的传奇魅力;在西畴县研学营,小营员们透过村落老宅、家具,了解了被誉为“活文物”的非遗技艺榫卯,了解榫卯建筑的优越性,并亲自动手体验榫卯拼接。“通过亲自动手体验,不仅科普了非遗文化的知识,使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工艺美,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更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班主任陈娅老师说。
对于能歌善舞的云南人来说,怎么能少得了美妙的歌曲、优美的舞蹈。小营员们走进西畴,学唱壮语童谣《水母鸡》、敲起竹竿跳起舞;走进广南,伴随吉祥的铜鼓,甩起壮族手巾舞;走进丘北,学跳桃花水母舞……载歌载舞,一同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所在。
时代的步伐总是飞速地向前,耸入云端的高楼不断见证着上海的变革。“哇!好高呀!我看到东方明珠在我们下面!”上海站的小营员们以每秒9.1米的速度乘坐电梯到达金茂大厦的顶楼,穿过云端俯瞰上海;以每公里301km的时速乘坐磁悬浮列车到达浦东机场,亲眼见证了上海高度与上海速度所带来的震撼。
时代的发展与蝶变不仅体现在发达的一线城市,更体现在边疆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站在西畴县三光石漠公园的观景台上,一条条蜿蜒盘旋的乡村公路连着各村各寨,目光所及之处一片碧绿,同学们聆听了党的二十大代表谢成芬的讲述,感悟西畴人民发扬“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奋斗精神换来的沧桑巨变,还同谢老师一起玩了“合力搭建”游戏,切身感悟了西畴精神内涵。
年少时期的梦想总能够指引着我们不断向前,北京站的小营员们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动手体验各个科学小实验,把书本里的知识和眼前的试验装置联系在一起,既惊奇又有趣的体验让孩子们驻足,一直讨论空气动力、地球引力以及飞机和航天器各种话题。
走进清华大学校园,感受高等学府浓厚的学术氛围,小营员们在清华学堂、清华园留下合影,并高声说出“今天我来清华游学,明天我来清华求学”的美好愿望;踏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校园,小营员们透过校史馆回望校园发展、走进实验室体验有趣的医学实验课程、通过同云南籍学长们交流不断坚定自身理想信念。
了解“蓝朋友”工作日常,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消防的美好情感。在消防训练营里,小营员们可以全程参观体验消防工作、生活环境,体验消防员训练日常,学习消防自救知识,学习防溺水措施、溺水自救方法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小营员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自救和救援技能,引导他们成为消防宣传和消防隐患排查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回望每一段研学之旅,小营员们一路“研中学、学中乐”,一同回望革命历史,感受时代变迁,感悟中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震撼于科技发展的飞速跨越。“通过此次夏令营,我认识了很多美好的人,看到很多美好的事物,相信大家都从中得到了成长、收获了友谊。”小营员余思航说。
“研学营给了大家很好的机会,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各位小营员们在研学之旅中学有所感、研有所获,实现‘走出去’看世界,‘学回来’增才干,带着所学所获去踏上新的人生旅程。希望同学们永葆爱国之心,浇灌友谊之花,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收获成长之果,在研学活动中开拓视野,在文化寻访中增强自信,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茁壮成长。”州青少年宫副主任冉厚清说。
(来源:文山州青少年宫)
(编辑:罗贤慧 排版:向传帅 责任编辑: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