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革命老区展新颜丨英雄沃土 红色南疆——看麻栗坡边陲老区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3-08-16 17:08:12
麻栗坡属于左右江革命老区,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这片热土上,孕育出了“老山精神”,一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麻栗坡县各族干部群众上下同心,奋力闯出了一条发展新路,边陲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麻栗坡县猛硐乡长地村的古树茶园,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园绿意盎然,茶香扑鼻。村民李运忠家的制茶厂平均每年炒制干茶8吨,均价每公斤400元,在“一村一品”的推动下,麻栗坡古树茶借助外交部定点帮扶平台优势,多次被采购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全县近3万亩古树茶,实现全县茶叶(春茶)总产量约160吨,年均总产值约5424万余元,带动周边茶户人均增收4640余元。
茶农李运忠说:“过去的苦日子不会再有了,现在靠着茶叶住上了小洋房,买了小汽车,日子是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幸福了。”
“绿就是美、美就是富”。麻栗坡县对全县42个边境村实行“村庄景区化”建设,融入红色元素和农家“微田园风光”,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风文明跃然纸上,奏响出产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时代交响曲,绘就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红色家园。
麻栗坡县天保镇老寨村村民说:“感谢党中央对老区人民的关心和关爱,我们在边境小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一直以来,麻栗坡县沐浴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依托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着力打造以魔芋为主导的“一县一业”示范县。边境经济合作区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稳步推进,园区涵盖红色旅游、康养休闲、农特产品种植加工、边境贸易四大板块。园区内已建成集清洗、切片、烘干、精粉研磨一体化魔芋生产线,迎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高速发展的契机。
麻栗坡县大坪镇新寨村魔芋种植基地负责人韦功萍说:“今年魔芋的长势还不错,预计产量在180吨,收入估计有80万左右,除去成本还有20万左右的利润。”
麻栗坡县抓住服务和融入“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文山对外贸易经济城建设机遇,坚持提质与增效并重,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加快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天保口岸陆上边境口岸型省级物流培育枢纽、乡村振兴示范园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园区等项目的招商引资,不断发展壮大对外贸易。
麻栗坡县天保口岸商户说:“来口岸旅游购物的人非常多,不少商户早上进货,下午就销售一空,交易场面十分火爆。”
“山川麻栗坡、绿色好家园,滇南天然氧吧”,近年来,通过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开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及产品等系列措施,以“英雄老山军旅体验游、国门天保娱乐购物游、仙境金厂运动养生游、商旅边城休闲考古游、白倮原始部落探秘游”为主要内容的“英雄老山圣地”4A级景区创建有序推进,“英雄老山圣地”被列入文山旅游名品,成功进入云南省红色旅游线路网。
工业经济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基,麻栗坡持续推进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建设金属矿生产加工基地,为高精尖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提供优良的条件。全县打造“矿产品开采+精深加工+固废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绿色工矿产业链,重点策划推进麻栗坡县钨、硅产业链,镍矿、铜矿开发以及铝土、高岭土、花岗岩等产业链开发合作等项目,目前已有紫金矿业、厦门钨业、大唐国际、中广核等一批全国百强企业入驻麻栗坡,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麻栗坡革命老区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帮扶力度,据统计,2019-2022年,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40个4.57亿元,省预算内资金项目13个1.5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2个37.56亿元。
一直以来,麻栗坡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1.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增速排全州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排全州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19712元增加到2022年的34630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836元增加到2022年的14217元。老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奋力共创发展新局面。
麻栗坡县委副书记、县长肖昌菊说:“麻栗坡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承老区红色基因,大力弘扬‘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坚持‘新型工业强县、乡村振兴富县、红色旅游兴县、沿边开放活县、绿色生态靓县’的发展思路,做好‘绿色发展、红色旅游’两篇文章,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闯出一条革命老区赶超跨越的发展之路。”
(来源:麻栗坡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冯鹤 排版:冯明兰 责编:徐仕桓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