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无与伦比的广南高峰牛
发布时间:2023-08-21 10:43:51
“牛魂节”活动现场 【广南县文旅局 提供】
牛王庙 【兰天明 摄】
高峰牛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 提供】
广南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基地 【谢昭瑾 摄】
广南县是一块辽阔肥美、宜于农耕、物产丰富的沃土,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为高峰牛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迄今为止,在广南这片土地上已有近3000年驯养高峰牛的历史。
这从史书记载以“牛羊劳吏士”中可说明,也可从珠琳镇弄卡崖画——距今3000多年的百越族群骆越先民所绘有牛的图画中找寻到,还可从壮族麽教神图长卷中的《砍牛祭神图》以及黑支果乡阿章村出土的西汉时期“广南铜鼓”纹饰上的“杀牛祭祀图”中可看出,广南铜鼓上的牛纹形象“瘤牛”,就是今天的广南高峰牛。在滇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上也有诸多“瘤牛”的青铜图像,还有广南句町王墓出土的鎏金牛角铜饰品等文物,都是广南高峰牛悠久的驯养历史的见证。
广南壮族先民在古代便学会驯化水牛(壮语为“歪”)、黄牛(壮语为“么”)来进行耕作,并且把牛视为图腾崇拜物。耕牛崇拜是自然崇拜中与农耕文明关系最为密切、利益最为直接的民间信仰,是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最集中的反映和体现。
据民间相传,很久以前,因人间大地寸草皆无、尘土飞扬,牛王奉天帝的旨意,到人间来播种百草。牛王较笨,天帝命它三步撒一把草,它误记为一步撒三把草,结果导致杂草遍及大地。后来天帝罚它不许再上天庭,让它在人间永远吃草。牛王为农家干重活,成了农家宝,但在壮家心目中它毕竟还是一个天神,所以在农历四月初八牛王生日的这一天,人们共同庆贺,为牛脱轭,让它休息,久而久之,就演化出“牛王节”,亦称“开秧节”“招牛魂节”“祭牛魂节”“洗牛身节”等,形成了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壮乡风俗。过节时,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先祭祖先,再祭牛魂。养牛的人家都要清理和打扫牛栏、牛圈,将牛的全身洗刷干净,给牛喂稀食和盐水,有的甚至还给牛喂食三角棕,让牛休息一天,以示对其慰劳。与此同时,民间规定这一天不许任何人对牛进行役使和打骂。孩子们则相邀上山放牛,并带上糯米饭、鸡鸭腿和红蛋等,在野外一边守牛,一边聚餐。因此,牛魂节在民间又称之为儿童节。以前,广南县境内的侬氏土司家族,自古以来则忌食水牛肉,尤其是白水牛,一直对其倍加保护和崇敬。
由于广南壮族先民们在古代便学会驯化水牛进行耕作,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高度发展,而且还把水牛作为一种图腾崇拜物。所以,长期以来水牛在广南县不但得到很好的保护,并且还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良种高峰牛,是肉役两用的优良品种,比一般黄牛形体更为高大雄壮,成年牛体重可达700公斤。高峰牛峰高如驼,力大结实,性格刚强,好动好斗,四肢粗实,肌肉发达,头大脖子粗,尾长峰高,有“狮子头豹子尾”的美称。高峰牛耐粗食,性情温驯、易调教、适应寒冷或酷热气候环境,繁殖性能好,主要产地在八宝、南屏、黑支果、板蚌、杨柳井等乡镇。这些地区为海拔800至1300米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水草丰盛,阳光充足,是高峰牛理想的生存繁殖环境。
2014年,经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鉴定,广南高峰牛肉质达到NY676牛肉等级规格标准特级及国际雪花牛肉A3以上等级,在风味、品质上不亚于日本和牛。
广南县高峰牛是国内品种最为独特、遗传基因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优良黄牛品种。1958年广南县便建立了高峰牛保种场,1999年建立五个保种区,开展高峰牛保种扩繁与提纯复壮工作。2011年,广南县高峰牛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被评选为云南省六大名牛,属国家级肉牛品种遗传保护资源。此外,还获得了“广南高峰黄牛”地理证明商标、文山牛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近年来,广南县转变“养牛为耕田”的老思想,把优质的广南高峰牛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并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采取扶优扶强战略,探索创新全产业链互惠互助联动机制,实施高峰牛产业帮扶、“一县一业”肉牛倍增、“农十条”等多项奖补措施,对龙头企业供种制种、订单收购、屠宰加工和产品销售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含监测户)进行资金和政策扶持,组织实施优势特色肉牛产业集群、肉牛专业村、粮改饲等一批示范项目。广南县高峰牛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品牌。
(兰天明)
(编辑:董飞 制作:陆军 责编:郭韦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