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铆足干劲,奏响“文山之干”最强音!
发布时间:2023-08-22 16:49:04
发布会现场 赵嘉 摄
2023年上半年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8%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增长3.6%、8.7%
文山的发展变化
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和小编一起来看


资料图 采摘三七籽 熊平祥 摄
资料图 李成龙 摄



充分发挥“两头接、接两头”的区位优势
坚持做好“沿边开放”和“转身向海”两篇文章
全力构建开放新格局
资料图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全力筑牢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绿美建设一直抓,每月开展“绿美文山先锋行”活动,实施“一人十树、一村万树”工程,2021年以来累计植树399.28万株,8县(市)都是绿美城市省级试点,建成一批省级绿美交通、绿美景区、绿美河湖典型示范项目和绿美园区,突出抓好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全覆盖建立垃圾清运收费制度,镇区垃圾设施和村庄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4.68%、77.63%;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20.2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11%;累计改建自然村公厕1.25万座、户厕45.65万座。
资料图 谢昭瑾 摄

坚持民生为重、民生为本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制定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8县(市)人民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8县(市)紧密型医共体全部建立,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荣获2022年全省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突出县(市)。全州连续24年无霍乱、21年无脊髓灰质炎、19年无鼠疫疫情发生,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发布会上
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坚持“一套体系”,以打仗的样子推进乡村振兴。以“文山之干”的革命性举措,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力统筹、指挥、调度,推动全州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守牢“一条底线”,不让一个群众返贫致贫。全面抓好识别认定,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做好风险消除各环节工作,以工作的精准度保证结果的确定性,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强化“一条主线”,抓实产业就业促农民和脱贫人口增收。扎实推进农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落实落地,聚焦群众“四项收入”特别是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主攻点,加快推进文山特色产业突破发展,促进更多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力争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以上,与全国平均水平之比达0.8:1,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比达0.85:1。今年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以上,消除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力的脱贫人口家庭,2024年全州脱贫人口收入持续超过全国脱贫人口收入水平。
突出“一个主题”,改问题强弱项补短板。紧盯中央、省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决策部署,克服盲目乐观、松劲歇脚的心态,推进问题整改,补齐短板弱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落实“一项任务”,全面巩固脱贫成果。落实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任务。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脱贫群众看得起病、农村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实现“动态清零”。深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确保年内解决农村地区单纯依靠小水窖供水问题,让农村地区有更充足水量、更安全水质。
建设“一批示范”,典型引路建设和美乡村。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全村整治、全域整治、典型示范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一口清”、基层治理“一网兜”、绿美建设一直抓“三个一”“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通过3年努力,在全州104个乡(镇、街道)各建成1个示范行政村(社区),100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整治达标。管好用好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资金,以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为抓手,“十四五”期间,打造30个示范乡(镇)、300个精品示范村、1000个以上美丽村庄,以点带面引导群众用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开创幸福美好生活,建设宜居宜业的和谐、美丽、富裕乡村。
绿美建设以来,文山州干在前、走在前,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全民动手、全力以赴。工作主要有三个特点:
打造学校思政品牌。聚焦学习宣传弘扬“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办好“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文山州分课堂”和“七乡红烛”大讲堂,筑牢师生思想政治基石。
统筹落实“五育并举”。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推进教体融合发展,建立全员覆盖、人人参与的常态化校内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熟练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让每个学生培养1至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在劳动中成长。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保持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第一位,新增财政收入优先用于教育,全力做好财政教育经费保障。
培养一批名师名校(园)长。聚焦党组织书记、校(园)长、班主任、青年骨干教师和新入职教师,实行分学段、分学科教师全员培训。组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
补齐城区学位短板。以县城为重点,加大城区学校建设力度,有效解决城区学位不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推进优质均衡达标创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动城镇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强校带弱校”“城区带农村”等方式,持续推进学区制、集团化办学,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落实“五个一批”高中学校全覆盖帮扶,整体提升高中办学质量。
大抓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像抓控辍保学一样抓职业教育,加快推进州职教园区一体化办学改革,落实“职教高考”。统筹全州专业设置,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合作,完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推进文山州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行,组建一批职教集团、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型公共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助力产教融合、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工作。
师德引领教师素养提升。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八条措施、“一师一档”、考核评价等制度,深入开展“清廉学校”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魂牢、师风正、师德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牢牢守住教育教学质量这条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完善全学科全学段质量动态监测评价机制。配齐配强州、县(市)教研队伍,建立州级高中学科、县级初中学科、乡(镇)级小学学科的中心教研组。压实各级抓教育教学质量的责任,州、县(市)教育体育局局长、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持续抓实校园安全管理。坚持“五级书记”抓学生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将学生安全工作纳入社会基层治理重要内容,“一网兜”住学生安全。全面巩固“4个100%”成果,开展“千名干警挂万班”普法教育。
抓好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防溺水”,管好用好“少年儿童之家”。“防事故”,重点预防和减少学生因交通事故伤亡。“防侵害”,实现学生实施犯罪和侵害学生犯罪案件“双下降”。同时抓好“净环境”“防火灾”专项整治。加强和改进师生心理健康工作,全面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相信通过努力,文山各级各类教育将会持续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更多详细内容
(来源:云南发布)
(编辑:谢思思 排版:陆军 责编:郭韦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