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云南日报》聚焦文山州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布时间:2023-08-23 11:02:11  

8月23日,《云南日报》生态版头条刊发《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 提升保护能力水平 守护多样世界文山脚步不歇》,关注文山州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守护多样世界,全面筑牢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详情如下:

树龄超过2000年的蚬木

今年4月,马关县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森林内考察时,发现一株树龄超过2000年的蚬木。经专家考察后发现,保护区内分布着1.3万亩蚬木森林群落,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蚬木林。

蚬木是种子植物门锦葵科野生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马关县群众俗称“火木树”。“蚬木生长于峰丛石地带,无石不长木是该树种对生存环境的独特要求,所以被称为喀斯特地貌‘精华’。”保护区管护局工程师张金国说,胸径在1米以上的是千年古木,而此次发现的这棵蚬木胸径达3.5米,树体高大雄伟,枝叶繁茂,推断树龄有2000余年。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地貌密不可分。滇东南既是中国滇黔桂古特有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云南两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是中国和云南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而文山州正处于滇东南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核心地带。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陆树刚认为,文山州是全球生物界的“冰期避难所”,在全球广受第四纪更新世冰盖侵袭时,文山州内的植物区系没有发生较大动荡,其生态系统类型是云南的二分之一、超过中国的四分之一。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守护多样世界,全面筑牢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文山州的脚步从未停歇。

为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近年来,文山州对古茶树、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陆生野生动物、极小种群物种、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等进行专项调查,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科学基础。据统计,文山州分布野生维管植物7907种,隶属于281科1746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3种。陆生野生动物41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6种。全州分布24个茶树种质资源居群,面积约12000公顷,约46万株。

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该州着力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其他保护地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实施就地保护。同时,将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目前,全州共设自然保护地27个,其中自然保护区8个。

同时,对全州不同保护区域的植物原生地实行差异化近地保护,分别在自然保护区设置样地监测生境、加强巡护、严格种子采集,在集体林建立保护小区,在生长的林地建立小土地庙、实行林地主人补偿机制。建立极小种群保护小区5个,投入150万元开展蒜头果、喙核桃、水松、西畴青冈、德保苏铁等12个物种保护项目,实施国家级疫源疫病监测站、富宁鸟王山宣传巡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等项目,全州90%以上的濒危植物得到保护。

文山还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近年来,先后修订《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文山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15—2025)》,建立起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划定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全州典型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自然景观优良的地区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均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云南日报记者:张文峰)

(编辑:董飞 制作:陆军 责编:郭韦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