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滚石上“坡” “脚”踏实地——访马关县坡脚镇党委书记杨洪旭

发布时间:2023-08-28 17:20:25  

编者按:

8月28日,文山州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工作会议暨第八期“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举行,会议表扬了10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

此次表扬的文山市坝心乡党委书记王友方、砚山县稼依镇党委书记马福皓、西畴县柏林乡党委书记王文凯、麻栗坡县杨万乡党委书记李升林、马关县马白镇党委书记陈正师、马关县坡脚镇党委书记杨洪旭、 丘北县曰者镇党委书记曾兆粉、广南县珠琳镇党委书记严正坤、 广南县旧莫乡党委书记刘朕、富宁县田蓬镇党委书记邓国君10名乡(镇)党委书记是“文山之干”的代表、典范和标杆,是全州各级干部、各部门奋力拼搏、干事创业的一个缩影。表扬先进,是为了弘扬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诚老实的政治品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学习他们“文山有我、不负文山”的情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学习他们扑下身子抓落实的作风,做苦干实干加油干的“施工队长”。要学习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精神,不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学习他们主动担当作为的境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即日起,“文山发布”系列平台陆续推出10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的先进事迹,以此号召全州各级干部要弘扬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深入践行“十种鲜明导向”,持续奏响“文山之干”最强音,将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持续引向深入。

滚石上“坡” “脚”踏实地——访马关县坡脚镇党委书记杨洪旭

一套迷彩服,一双解放胶鞋,一个记录本,是马关县坡脚镇党委书记杨洪旭多年来深入一线的标配。“解放鞋底的齿上有短小的胶线,上山下坡、进村入户一点都不滑。”

坡脚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资源稀缺、产业发展难。杨洪旭到坡脚镇工作以来,以不推不诿、不躲不退的担当干劲,团结带领党员干部以打仗的样子、作风、状态爬坡上坎、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绿美建设成为全州的样板标杆。

处事果断,关键时刻顶得上

“如果我们总是拖、等、滑,不为群众办实事,不为地方发展作贡献,那么,我们是失职的。”杨洪旭经常和干部职工这样说。熟悉杨洪旭的同事常称呼他为“救火队员”,在大家的印象中,只要工作需要,他都义无反顾、冲锋向前。2022年4月8日,新冠疫情突袭马关,在守好坡脚“责任田”的同时,他临危受命,被抽调负责县级医疗物资发放工作,第一时间理清物资发放流程,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管理,带领工作组不眠不休连续奋战5个昼夜,有序高效保障70余个核酸检测点医疗物资发放,为马关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6月13日,马夹冲村突遭暴雨,小时降雨量达89毫米,蔬菜基地被大水淹没,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转移39名工人,有效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在矛盾纠纷化解中,他总是冲在第一线,“零距离”倾听民声,“面对面”化解矛盾。一次,两个村小组30余名群众因山林地界纠纷突发冲突,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处,耐心细致做工作,有理有据讲政策,成功化解矛盾,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敢于攻坚,思维灵活干劲足

“深入一线、冲向前线才是推进工作最稳的基石,说干就干、干就干好,才是兑现承诺的途径,主动担当、迅速落实,才是推动发展最实在的方式。”杨洪旭始终经常深入村寨话发展、深入企业问需求,切实在一线转作风、在一线解难题、在一线促发展。

受土地、水源等因素制约,坡脚镇产业基础薄弱,抓发展促增收困难重重。杨洪旭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深入分析市场、测算收益,研究提出“万亩中药材、万亩蔬菜、万头肉牛、万盆盆景”的“四个万级”产业发展思路,并以马夹冲蔬菜基地为龙头,指导成立宗盈等一批合作社,带动群众抱团发展中药材、蔬菜等产业,先后引进企业试种仙人掌170余亩,建成菌类种植基地1个、加工基地1个,辣椒、豆类、生姜种植面积从2年前的7000余亩增至12000余亩,全镇现有肉牛存栏10098头、中药材1404亩、盆景45000余盆,推动群众户均增收1万余元。

2022年,在得知35KV输变电工程落地坡脚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组织研究,把保障项目落地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想办法、找路子,在要素保障上下足功夫,仅用20天时间便完成项目选址、资产核算及土地平整工作,有力保证了项目高效推进。辖区牛场坝村甘子树小组系地质灾害隐患点需易地迁建,但受群众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工程推进较慢,得知此情况后,他多次与辖区砖场、砂石料场等企业沟通协调,为群众争取“政策支持”,在他的努力下,企业以低于市场、略高于成本价的方式让群众先赊账采料建房,群众承诺待房屋通过验收,领取国家补助资金后第一时间向企业支付欠款。建房材料解决后,雨季马上来临,抢抓工期是关键,他积极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村两委人员等帮助群众义务建房,搬砖递瓦,推土推沙,你一片、我一片,建成新房一片片。甘子树小组2个月时间内便完成整村易地搬迁工程,群众在雨季来临前成功搬离“忧居”,住进“优居”。

先行先试,绿美建设走在前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针对绿美建设初期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习惯的问题,他以嘎迪村为试点,带领干部职工逐户动员、逐户突破,耗时两个月做通群众工作,在村内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嘎迪村71户农户一点一点动起来、干起来,建成了全镇首个绿美村庄,并以此为契机,广泛组织开展交流学习、实地观摩、评比达标等活动,有力激发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的信心和干劲,实现了绿美建设从“动不起来”到“停不下来”的转变。

针对绿美建设缺乏参考借鉴、缺少资金来源的问题,他先行先试,坚持“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要办事”的理念,结合推进三清五拆、五堆十乱、一水两污、厕所革命等工作,实施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庭院、小广场“五小”工程,提出化地为园、化石为墙、化树为景、化弃为宝、化山为林、化花为品“六化”措施,鼓励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设家园,增加乡村“颜色”,提升乡村“颜值”。面对美了村庄却富不了群众的困惑,他积极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方寸地”,种花卉、造盆景,发展庭院经济,将爱好变成产业,将产业变成风景,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仅2021年,坡脚多肉、盆景庭院经济就促农增收近80万元。通过不懈努力,坡脚镇成功打造了嘎迪、田蓬、大讯、坝尾、新寨、吉利可等一批示范点,累计接待各级观摩人员3万余人次。2022年,坡脚镇被提名为省级绿美乡镇。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文山康养旅游后花园、绿美乡村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牢牢抓好绿美乡村这张王牌,坚持美既是富、富即是美的发展理念,以‘万亩中药材、万亩蔬菜、万头肉牛、万盆盆景’的四个万级产业为抓手,努力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奏响‘文山之干’最强音增添音符。”杨洪旭对于坡脚镇下一步的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

(记者:杨月波 罗明磊 实习记者:周西杨)

(编辑:冯鹤 制作:张振飞 责编:刘虹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