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州“订单式”职业教育助力学生就业
发布时间:2023-08-29 09:44:00
文网讯 近年来,文山州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全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一体”工程,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率达96%以上。
近日,在马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服装专业的课堂上,一堂民族刺绣课正在进行。学生熊永婷正在完成自己的“订单”。在课堂上,她不仅能够学到刺绣技能,还能在学习中赚到钱。
原来,学校与当地一家民族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教学,直接将民族刺绣产品融入服装专业课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商品制作。随后公司来收购,学校除去成本后,学生还能领到属于自己的工钱,在学校就实现了就学即就业。
熊永婷告诉记者:“通过学习,自己设计了很多作品,都被和学校合作的企业收走了,对我有很大的鼓励。”教师钱怀也表示,作品中穿插不同的刺绣技法,从绘图、颜色搭配、实际操作,学生们都能独立完成少数民族的服装。做了一些手工艺品后,有企业到学校来不断地收购学生的作品,有回报了以后大家都很有动力。
马关承韵民族文化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定霞说:“职高这边的学生作品,我们销售挺好的,几个省外都是反响特别好,有一些都销到国外去。到目前为止,销售了500多件,现在他们手上在制作的也有上千件。优秀的作品我们都把它带到市场上去,变成一个个商品。”
除了产品的“订单式”教育,文山州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还探索人才的“订单式”教育。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围绕矿电产业,与文山铝业和山东魏桥集团等企业形成人才定向培养机制,在冶金技术专业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培养方案,实现矿电产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
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恩超介绍:“我们主要是根据产业来设置专业,专业的设置主要是对企业的全产业链,包括它的上游、中游、下游。专业的设置最终是岗位指向明显,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就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在学校的实训教室内,冶金技术专业的学生正在学习工业网络控制及组态技术课程,这里就像缩小版工厂操作间,学生们可以通过实操学到对口企业工厂生产过程的控制原理和操作技术。
“这一套实训设备,与我们文山铝产业的几乎是一模一样,就是一个缩影。学生在这里学习以后,就可以去现场或者在主控室里面的岗位上很快适应。遇到专业核心课,我们会请企业的老师过来给学生上课,他会有大量的现场实例带到实训室里。我们的学生也会派到现场去观察现场的工作流程,回到学校里对照学校学的理论、实验、实训课程,这样学生对于学的东西就会比较深刻。”学校实训就业科副科长陈常春介绍道。
目前,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已向周边企业公司定向输送了570名技术技能人才,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6%以上。
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部经理张伟强说:“实现校企办学育人、校企人才、互挂互联后,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到目前为止,民职校与公司先后输入了250名合格的毕业生,目前分布在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硅,合金等全产业链中,该校的学生踏实肯干,思想稳定,思维活跃,工作上手快,能吃苦。有的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在技术职称,学历等方面不断提升,为公司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近年来,文山州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能力逐年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为“订单式”教育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基础条件。目前,1所学校入选全省中职“双优”学校、3所学校入选全省优质专业学校、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文山州委教育工委书记、州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胥仁政告诉记者:“随着我们文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加上正在积极推进的文山学院的高职本科,文山州实现了中职到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一体化这种大学贯通。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高起点、高标准地办好文山职业技术学院,树立好文山职教品牌,推进职教园区一体化大学改革,提升职教园区为中心、八个县(市)职中为支撑的全州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围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重大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校企和产教融合,以产业发展带动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
(记者:卢朝学 苏娟 张麟)
(编辑:李娟 排版:张振飞 责编:刘虹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