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拼经济 文山在行动丨广南蒜头果:“臭果果”成“金果果” 特色生物资源从“山头”闯向“市场”
发布时间:2023-08-30 10:41:24
在广南县静谧的森林里,长着一种神奇的果子——蒜头果,因果实酷似蒜头而得名,但它与大蒜没有半点关系。蒜头果犹如武侠小说中的绝世高手,虽长相平淡无奇,却有着一身惊世骇俗的“功夫”。它富含的神经酸对治疗记忆减退、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效果明显,因此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与科研价值。
过去,蒜头果藏在深山,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经济价值。“这种果子很臭,闻都不想闻。”说起蒜头果,广南很多村寨的村民并不陌生。因其树形高大通直,树干坚硬、独特的气味不招虫子,常被村民用来当作木料建房或制作家具等,有时候也有村民将果实用来榨油食用。谁能想到,就是这不起眼的“臭果果”,后来却摇身一变,成为万众瞩目的“金果果”。蒜头果“身价”上涨的背后,是其价值的重大发现。
1987年,蒜头果经国家环保局等部门审批,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属国际预濒危保护植物。1997年,浙江大学著名神经学专家侯镜德从文山的蒜头果油中发现了对人脑神经系统具有极高特殊保健功效的“顺15-二十四碳单烯酸”,又称神经酸。此外,蒜头果还有麝香酮、展果仁蛋白抗癌活性物质等多种特殊功能物质成分。2012年,蒜头果被列为《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重点保护对象。
此后,人们对蒜头果的认知不断被刷新。全世界研究发现含有神经酸的植物有31种,但蒜头果中神经酸含量高达62.27%,是其他植物神经酸含量的15倍,为植物中神经酸含量之冠。作为我国特有的单属单种双子叶植物珍稀濒危孑遗植物,在世界范围内,蒜头果树属广南居多。全世界野生资源现仅存2万株左右,而广南县目前有野生蒜头果13483株,占资源总量的67.42%,分布于莲城、八宝、旧莫等11个乡(镇)27个行政村。
由于野生蒜头果分布狭窄,而且濒危,为了更好地拯救保护和人工播种,近年来,广南县采取了多项措施对蒜头果加强系统管护,同时积极探索规模化种植,建设了蒜头果树种质资源库,攻破了蒜头果树不能人工种植的难题,实现了规模化人工种植,使蒜头果种群数量快速增长。
目前,广南县蒜头果树密植试验每亩可种植45株左右,5年至7年挂果,初果期每株每年产果50公斤以上,10年以后进入盛果期,每株每年产果500公斤以上。2022年,收果价格为12元每市斤,按每株产果50公斤计算,单株产值1200元,每亩产值5万余元。蒜头果树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而曾经隐匿于山林深处的“臭果果”,也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金果果”。
此后,广南县继续从蒜头果资源保护、种苗培育、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到精深加工、销售等各项环节进行高标准谋划和定位,把蒜头果产业推向新的高度,实现蒜头果产业“百万亩基地、百亿投资、千亿产值、万亿市场”发展目标,成功打通了蒜头果从“山头”闯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开发出神经酸凝胶糖果、神经酸压片糖果等相关产品,并投放市场销售。
随着人们对神经酸产品防治脑神经疾病和保健功效认识的逐渐提高,神经酸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而作为神经酸初级原料的蒜头果,产业发展也是未来可期。
蒜头果在广南土地上历经了千百年的沧桑,如今依然枝繁叶茂、年年挂果,成为广南优势特色生物资源。2017年,广南县被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列为省级蒜头果树林木种质资源库,是全省唯一蒜头果树种质资源库内的县区,这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广南唯一”。
(来源:广南县委宣传部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冯欢彦 排版:陆军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