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勇当固边兴边稳边的推动者——访富宁县田蓬镇党委书记邓国君
发布时间:2023-09-06 09:47:39
田蓬镇地处“两国三省四县”接合部,集边疆、边境、民族、山区于一体,是富宁县通往“两广”和对越贸易的重要窗口。邓国君到田蓬镇任职以来,坚决扛起守边固边强边责任,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在战疫情、兴产业、促发展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知难奋进
强边固防守得住
邓国君看着文质彬彬,但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有一股子韧劲、拼劲、狠劲。他常说“有困难不怕,怕的是遇到困难没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田蓬镇国境线长60公里,肩负着“为国守门、为省守通道”的重要职责,边境情况复杂,疫情防控压力大、任务重。疫情期间,邓国君主动担当、迎难而上,带领全镇干部职工深入村寨一线、边境一线布局选点,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国、省、县、乡四级主要通道的31个卡点设置,形成了严密的内部防控网络。在边境物理阻拦设施等项目建设过程中,他闻令而动、听令而行,面对险峻地势和复杂环境,每天带头奋战在施工一线,不分昼夜、抢抓工期,仅用60天完成全境物理阻拦设施建设任务,修通91.2公里巡边道路,安装2700余个高清摄像头。他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迅速建立边境一线夜巡制度,组织1000余名干部群众坚守卡点和边境一线600多个日夜,守住了疫情“零输入”防线,为全州、全县抗疫大局作出了贡献。
头脑灵活
兴边富民抓得好
邓国君思路宽、脑子活、办法多,他把自己的“好点子”“金点子”全用在了田蓬镇的发展上。面对上寨村村民强烈的产业发展意愿,他主动“对上”找政策找支持,“向下”听诉求听意见,“左右”学经验学办法,“内外”看差距找不足,引进成立富宁南斛、上寨农业等5家公司,组织群众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捆绑式发展模式,带动种植中草药3000余亩、苹果梨650余亩、生姜1000余亩、八月瓜3600株,形成了“棚内有中草药、树上有苹果梨、林下有生姜、院外有八月瓜”的产业布局,实现经济创收1800万余元,村集体经济从2017年的2.17元增加到如今的409万元。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更多村里人回村创业就业,上寨村外出务工率从最高的60%降到了现在8%,上寨村的产业发展故事得到央视《新闻联播》点赞。在田蓬口岸项目建设中,他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带领工作专班日夜奋战、攻坚突破,扎实抓好征地拆迁等服务保障工作,采取优先办理边民证、优先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优先用工等措施,顺利完成705亩的征地任务,啃下山脚村整体搬迁最硬的“骨头”,为田蓬口岸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贡献了力量。
冲在一线
重要工作盯得紧
“在基层干活,要说干就干、盯就盯死,才能抓好落实。”邓国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田蓬镇有耕地流出整改面积1.7万余亩,占全县流出总面积的近五分之一,整改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他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全镇耕地流出问题整改誓师大会,带头立下“军令状”、制定“作战图”,组织班子成员、镇村干部村村开会、户户宣传,迅速把镇、村、组三级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他整合全镇干部职工、村组干部、联防员等力量,对流出图斑进行地毯式、全覆盖的核查登记,对各地块的详细位置、耕种现状等进行实地查看,在1周内就摸清了375个村组图斑情况,为下步“靶向整改”打牢基础。他按照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原则,带领党员干部起早贪黑、爬山涉水,遇到问题就现场办公解决,有序推进林地、坑塘等复耕复种工作,虽然整改面积全县最大,但全镇20个行政村没有一个村掉队,省级验收通过率全县排名第一。
(来源:文山州委组织部)
(编辑:郭韦 排版:李法楠 责编:资云波 终审: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