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王继芬:乡村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发布时间:2023-09-08 10:47:35  

她最崇敬的是张桂梅老师,她觉得张桂梅老师就像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她也愿像张桂梅老师一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自己微弱的光亮和瘦小的肩膀托起一个个希望和梦想。她,就是从教33年的优秀乡村教师——王继芬。

1970年1月出生的王继芬,是土生土长的砚山县阿舍彝族乡人。1988年7月,初中毕业的她原本打算到砚山县阿舍冶炼厂工作,但由于阿舍乡白世泥村“一师一校”的教师被派去外地进修两年,学校找不到顶岗教师,无奈之下,学校负责人找到了王继芬父母,希望刚刚初中毕业的王继芬能去学校教书。在父母的劝说下,王继芬开启了三尺讲台的生涯。

尽管起初不情愿,但一贯认真负责的习惯,让王继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只有初中文化又无教学经验的她,只有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备课。别人用一小时轻松做完的工作,她要花半天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做完做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王继芬所教班级的成绩跻身全乡第三名。那年教师节,她被砚山县阿舍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并获得了一个大大的热水壶作为奖品。

这次获奖,大大提高了王继芬对教育工作的自信心,父母更是为她感到自豪和骄傲,他们把新水壶摆在家里最显眼的桌子上,每逢家里来亲戚,都要讲讲女儿教书获奖的事。

阿舍乡白世泥村是一个贫穷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存在一定的重男轻女风气。每当看到适龄女童背着弟妹趴在窗外,羡慕地看学生上课时,王继芬总有种说不出口的心酸。她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很多失学女童家庭,得知了她们失学的主要原因是贫困和重男轻女的观念。王继芬想起了阿舍乡部分少数民族妇女因为没有上过学,一辈子不会讲普通话,有的老奶奶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去过阿舍乡赶过集市……王继芬不想让这些女童在封闭的山里就这样过一辈子,她想尽办法让孩子们进学校读书,并为部分孩子垫付学费,工资不够时,她甚至向家里人借钱。虽然历经艰难,但当女孩们读书识字后,靠努力过上自主的生活时,王继芬觉得她所有的努力、辛苦都是值得的。

王继芬在为学生们讲解习题

多年来,王继芬先后在白世泥、阿文寨、斗南、阿舍小学任过教。无论是在哪所学校,她都一心扑在教学上。在教学中,她敢于挑战困难,也创造了不少“奇迹”。2016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因原任课教师工作调动,王继芬接手了一个新班——四年级(2)班。这是一个成绩在全乡排名倒数的“特殊班级”,王继芬二话没说就揽了过来。开学伊始,她立即召开班会,重新选举了班委,明确了班委职责。而后,她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与学生沟通和辅导学生功课。很快,这个班就有了浓厚的学风,学生也逐步有了学习的自信心。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这个班在全县统测中成绩跃居全乡第一。这一逆转,让校长、同事和家长都颇感意外。

除了教学成绩优异外,王继芬的班主任工作也非常出色。2014年和2019年,王继芬所带的班级先后两次被评为砚山县先进班集体。

从教多年,王继芬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过语文、数学、品德、道德与法治。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继芬不忘发挥模范作用,给青年教师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的中坚力量。2017年,她指导青年教师参与的说课题目《年月日》和《圆柱的体积》分别荣获县级一等奖和二等奖。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30多年来,王继芬尝遍了乡村教育的酸甜苦辣,秉持立德树人之心,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为乡村学子筑起了梦想的桥梁。

(杨宏应)

(编辑:罗贤慧 排版:向传帅 责编:资云波 终审:刘瑞)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