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走进刘海春,欣赏摄影师微距镜头下的大千世界
发布时间:2023-09-08 16:45:11
入秋的砚山,树木依旧葱翠,完全没有秋天的感觉。湖水波澜,虫鸣鸟语,不绝于耳。刘海春把车停在路边,背上行囊,一台相机,一个微距镜头,沿着一条小路走进他的2号拍摄地白龙山山林深处。热闹的山林仿佛迎接他的到来,行进不到5分钟,他就有了发现。一排列有序的虫卵、各种各样的蜘蛛、全身刺刺的毛毛虫、藏在枯木里的小菌子……
刘海春是云南砚山县人,在砚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工作之余,他常常背着摄影设备,去山林中、稻田边、溪流间拍摄昆虫的曼妙瞬间。谈恋爱的瓢虫、萌萌的跳蛛、有“拉链”的瘤叶甲……他镜头下的昆虫生动又可爱。
在微距镜头下,昆虫的宇宙被无限放大,显示出不为大多数人所认知的奇妙。在刘海春眼里,不管多小的生命都是有尊严的。拍摄动物时,他会注意不去惊扰“朋友”,因为只有在感到安全的时候,它们才会放松,这时的姿态才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自然的灵动和趣味。
刘海春2019年爱上微距摄影,尤其是昆虫微距摄影,并坚持拍到现在。经过四年多与昆虫的亲密接触,逐步了解和掌握了不同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也使自己由起初的厌恶昆虫,到现在的了解昆虫、喜好昆虫,并对昆虫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与昆虫近距离接触多了,就更容易去发现它的美、它的萌,能够拍出它精彩的瞬间。
刘海春告诉记者:“我觉得昆虫的细节和质感都非常美,而且颜色非常丰富。在整个拍摄过程当中,我最喜欢拍摄的是昆虫的卵,因为昆虫的卵排列的方式非常的多样,可以满足我自己所有的想象。比如说菜粉蝶的卵,它像一枚子弹,上面有很多纹理,看上去也像一幢高楼。”
昆虫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种类繁多。昆虫对生存的环境极为敏感,一些昆虫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还有些昆虫通过食物嗜好、生活史持续时间、蛹体大小、不同类型个体比例等多种响应方式,来反映环境变化。拍摄昆虫以来,刘海春也深刻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我记得2019年去拍摄的时候,有个地方的昆虫比较少,植被也被破坏了。今年我再去拍的时候,觉得植被比以前更好了,昆虫的种类也比以前多了,说明人们越来越爱护环境,也重视保护环境,植物才会生长得很茂盛,长得很好。”
多年的拍摄经历,让刘海春内心萌发出了要把小世界搬到大世界的想法。刘海春正把自己的爱好“升级”。他把拍摄的昆虫整理成书籍,即将出版。通过展示镜头所拍摄到的这些昆虫,让更多的人认识昆虫,了解昆虫的生存环境,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进而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
(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国章 杨发磊)
(编辑:李娟 排版:冯明兰 责编:资云波 终审: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