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倮洒下寨村:习惯好起来 生活旺起来
发布时间:2023-09-15 21:07:24
倮洒下寨寨门
眼下,走进马关县大栗树乡倮洒下寨,家家户户庭院宽敞漂亮、房屋干净整洁、产业兴旺、群众生活幸福。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群众赌博成风、难于管理。改变,始于一张“征信卡”,得益于一支“好先锋”,发展于一些“好产业”,传承于一条“新家训”。
小小“征信卡”发挥大作用
下寨村隶属于大栗树乡倮洒行政村,距马关县城20公里、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是大栗树乡的“东大门”。良好的先天条件却没让这里的村民过上好日子,由于赌博成风,虽全村只有42户151人,却是出了名的难管理,村子更是“脏乱差”。
为了让村民根除陋习,彻底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2018年,“村两委”班子探索制定出“征信卡”制度,依托村规民约,将群众日常所需办理政务事宜与环境卫生“绑定”。村民只有在户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干净整洁,村小组长验收通过并在“征信卡”上盖章后,才能到村委会办理相关事宜。同时,通过张贴“红黑榜”,晒出各家各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绩单,让大家有比较、有提升。
“每天早上起床,我都要把被子叠好,衣服收整齐,给花草浇水后再去地里干活。”村民肖兴美家是村里的“网红户”,每次有人来村里参观,都要到她家看一看。她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村民觉得“征信卡”是个约束,慢慢地,大家都养成了好习惯,2020年,村里取消了“征信卡”制度。
家家户户庭院美丽整洁
下寨村内处处是美景
“干部喊破嘴、群众不动腿”“干部脚下有泥土,群众心里就不堵”。为发动群众动起来、干起来,倮洒村党员干部时刻挺在前、干在前,并要求全村党员户“挂牌亮身份”,党员“靠前当参谋”,发挥“头雁效应”。引领群众搞好村内卫生、保护生态环境、养成文明习惯,党员群众和公益性岗位人员见牛屎就铲、有垃圾就捡、垃圾满就运。
倮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进祥介绍,下寨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农户的“首创”精神,变废为宝、就地取材、见缝插绿,以“盆栽+花台”的形式种上“绿树红花”,努力实现了村内有“色彩”、空地有“景观”、转角有“新鲜”的花园村寨,成为远近闻名的“试点村”。
乡村振兴,不仅要农村美,还要农民富,村民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发展产业的劲头就更足了。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下寨村坚持“以特立足、以质取胜”的思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积极引进优质产业,不断丰富产业品类,把多元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压舱石”,真正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据介绍,目前,下寨村村民积极发展巴西菇、柴胡、黄精、辣椒、百香果等产业,种植面积100余亩,助农增收20余万元。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近年来,下寨村把德孝文化作为助力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树家规、传家训、扬家风,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新时期的道德建设中,要求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前张贴悬挂自家的家风家训,户户都要定制家规。
“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肖兴美家的家训不仅敦促着她要赡养公婆,也让她和老伴得到儿孙的尊敬关爱。“公婆在世的时候我对他们很好,儿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我的儿女和几个孙子都很孝顺,连8岁的小孙子都会把零花钱节约下来给我买礼物,放假回来还会帮我干家务活,我感到非常幸福。”提到孙子,肖兴美不停夸赞,她家也被评为“美丽庭院”“平安家庭”“绿美庭院”。
村民肖兴美家干净整洁的房间
“家里的长辈很爱干净,我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讲究卫生,放假回家会自己收拾屋子,清洗衣服鞋子。”10岁的孙自增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爷爷奶奶的好帮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长辈身体力行的影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埋在下一代的心里,如今的下寨村,到处是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幸福画面。
(记者:龚莉 何德猛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陶正雄 戴喆 陈文思)
(编辑:冯欢彦 排版:王南 责编:郭韦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