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云南日报》头版报道:文山州探索推广“农村党员实训户”实操培训模式——用好乡土人才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0-04 11:17:44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今年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探索推广“农村党员实训户”实操培训模式,搭平台、建机制,让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等乡村本土人才在联农带农中大显身手,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深秋,文山市马塘镇卡莫村的8000余亩百香果如绿毯般整齐铺展,大大小小的百香果缀满枝藤,一片丰收景象。一个曾经撂荒的荒坡蝶变成“绿色银行”,致富带头人夏明文功不可没。
庄子田村土地石漠化面积占八成以上,依靠仙人掌果种植这一特色产业,全村人年均收入持续增长。今年,销售旺季落潮后,一笔实实在在“增收账”摆在村民面前:全村106户人家,销售仙人掌鲜果260多吨,销售额近600万元,群众收入最高的一户有10多万元。“现在,全村人均收入中单仙人掌果一项有1.1万元,占了近一半。而两年前,全村人年均收入为1.36万元,其中仙人掌果收入仅为2000元,占比不到六分之一。”村支书鲁春红介绍。
石旮旯还是那个石旮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仙人掌果的“含金量”何以倍增?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里的“当家人”,成为庄子田村发展的转机。2021年,在上级党组织招引和村民信任下,在外闯市场颇有心得的鲁春红回到家乡任职。
“以前仙人掌果产业散、小、弱,亩产不高,种植技术和规模很难跟大市场对接。”鲁春红介绍,2021年,新当选的村党支部班子上任伊始,就提出了成立合作社,举全村之力把仙人掌果产业做精做强,提升村集体经济市场参与度。
当年,庄子田村注册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动员群众以土地流转方式入股合作社,让土地变“股权”、村民变“股东”。全村106户人家一户不落,3000余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正式开启了庄子田村仙人掌产业抱团发展之路。
从单打独斗,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抱团发展,庄子田村创富的“密码”不止于此。
合作社建起来后,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购销、统一收益分配”的“五统一”管理模式。由合作社划定种植区域分片发展,免费为入社农户发放种苗,成熟的果子按照定价进行统购统销。
为了让群众都会种、能种好,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对此,有着企业管理经验的鲁春红带领村班子成员,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把居民小组按12户至15户一组划分成8个网格,推行党员联系户与党员实训户制度,采取“1带N”“1包多”的方式,由8名年轻党员搭配8名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组成包片小组,分片开展挂联宣传、技术指导、包户服务,形成了“一户带一片、多片带整体”的发展格局。
头雁领着群雁飞。庄子田村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建立产业联合体,乡村本土人才队伍建立多元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更多农民深度参与全产业链发展,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眼下,在“农村党员实训户”模式的引领下,壮乡苗岭的村村寨寨将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乡村振兴图景愈加清晰。


——西畴县党员实训户、中药材致富带头人程敦儒
(云南日报记者:张文峰)
(编辑:董飞 排版:冯明兰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