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游云南·文山非遗之舞 | 棒棒灯:浓缩的壮族民间艺术
发布时间:2023-10-31 16:21:09
编者按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布依、蒙古、白、傣、仡佬11个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历史底蕴,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其中,非遗传统舞蹈犹如闪耀的星光,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它将人情味和烟火气融入其中,既有技巧性的表演艺术也兼具日常生活的情感表达,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表达融合一体,在一舞一曲中让非遗“活”起来。
为展现文山州非遗传统舞蹈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焕新力量,“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文山州学习平台联合推出“文游云南·文山非遗之舞”系列策划,带大家领略文山州非遗舞蹈之美,以绚丽舞姿延续古老传承,拂去历史的尘烟,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
棒棒灯是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部分壮族村寨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有歌有舞,有说有唱,集壮族民间舞蹈、壮族民间音乐小调、民间传统文化于一体,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棒棒灯表演以敲打(木棍)为主,表演时,男演员持木棍、女演员持手巾,配之以灯笼、牛头面具、绣球等道具,融合老者对歌、民乐演奏等进行表演,体现出民俗与艺术、神圣与世俗、程式(指舞台演出形式的标准和格式)与自由的共融互补。
棒棒灯的舞蹈以跳步、跃步、转身、弓步、蹲裆步为主要步伐,有横排、竖排、圆圈、小四门、大四门、关里易、前弓、后正、尾郎、打卡、穿花、编篱笆等12种主要弓法套路,表演过程中不断变化阵形。
舞蹈中,男演员动作大方、开放,全身上下每个关节都有大幅度的动作,踝、膝、臀、腰等部位随木棍对打、撞击而带有弹性地跳动;女演员的动作优雅、细腻、含蓄;两个长老的出场动作风趣、幽默。整个表演过程场面热烈、生动活泼、动作变化多端、程序繁而不乱,舞蹈语汇极富夸张性,给人热情奔放、轻松愉快的感觉。
棒棒灯伴奏音乐有三种形式:一是以笛子、二胡、三弦、秦琴演奏当地流传的洞经乐曲;二是以鼓、锣、镲为主要乐器的打击乐;三是不需要伴奏的领唱与齐唱。棒棒灯的舞蹈动作虽以音乐节奏为准,但不严格限定舞蹈时必须反复几遍乐曲,常是舞完曲止。
棒棒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舞步雄健、感情细腻、风格古朴,是浓缩了宗教、祭祀、文艺、体育、娱乐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影响颇大,深受壮族人民的珍爱和其他民族的欢迎。表演者们脚踩泥土,手把锄头,却天生能歌善舞,用不加雕琢的唱腔和原始自在的舞步演绎着自己的劳作、生活和源自远古的祈祷仪式,那份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让人动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舞蹈的喜爱加上当地文化部门的重视支持,棒棒灯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内容越来越丰富,气氛越来越热烈,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2009年8月,棒棒灯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联合出品)
(来源:“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编辑:李娟 排版:向传帅 责编:关韦伟 终审:刘瑞)